(二)满足员工需求
在企业中,每个人(员工)远远不只是一种生产要素,他们是由很多组织构成的社会系统成员;他们是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是学校、家庭、同业间的成员。在这不同的身份中,他们制定出管理主管人员的法律,树立起指导行为的伦理道德。每一个企业领导都应该帮助职工,看见他们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而贡献自己劳动力时,应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潜能。只有了解人的个性与才能,企业家才会真正发挥出企业家的组织与管理作用。
(三)激励法作用显著
1生理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绝不会想要得到其他事物,他的主要动力就是找到食物。就算在今天,还有很多人无法满足这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管理人员应当明白,假如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奔波时,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就和他们所做的工作没有丝毫关系。人们都是为了报酬而工作,因此激励时应当试着利用增加酬劳、改善劳动环境、给予更多的工间休息与业余时间、改善福利待遇等方法来激励员工。
2安全需求:对很多员工来讲,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稳定,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等。一个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3社交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里,这个层次与前两个层次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一定会影响员工的心态,导致生产率低下、缺勤率高、不积极工作等。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如果社会需求成为了主要激励源时,人们将工作看做是寻找并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可以提供同事之间社交来往机会的职业就会非常受欢迎。管理者觉察到下属积极追求这类需要时,往往会采取支持的态度。开展、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活动,满足员工的这种需要,他们就会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4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即自我的实现,或者是挖掘潜力。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接受自己而且也接受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觉性也高了,擅长独立办事,要求不被打扰地独处。当然,要求自我实现的人也许过分地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较低层次的需求。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如果受到了激励,在工作时会发挥出最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重视此种需求的管理者也意识到,不管哪种工作都能够进行创新,并不是只有管理人员才具备创造性。为了让工作更有意义,强调自我实现的管理者,就会在设计工作的时候运用适应这一情况的策略,把特别任务交给身怀绝技的人并让他们去施展才华,或者是在设计工作程序与制定执行计划时为员工群体留出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