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小吏陈全之记载说:江苏淮扬驿递,在嘉靖初年,每年接牒大约三千,十几二十年后,数量突破万件,其中有多少是“公事公办”的呢?“法当入驿者,十无一二,法不当入驿者,十每八九。”
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曾在广西游历。他之寻芳览胜,属“个人行为”,本来无权使用公家驿站,但是,他凭着地方官员赠送的“介绍信”,一路上招摇复逍遥,不仅动辄要使用夫役,还要求“百姓送鱼送肉,煮蛋献浆”。其在《粤西游日记》中曾不无得意地“夫子自道”:某日,其使用的夫役不胜其吆喝与鞭子抽逼,到得一村,乘机逃散,徐氏便挥舞关牒大呼小叫。村人早已遁走,只有一位负责驿传的老汉赶来,徐霞客自豪地说:老人怕我拿鞭子抽其子孙,不得不来。但村里男人都逃了,徐便抓了两个妇女让“二妇人代舆”。徐霞客自述得挺自豪,很自炫。一个文人尚且如此,前呼后拥的官吏就更不用说了。
清官海瑞曾对驿路上的腐败深恶痛绝,他曾痛陈:“驿传之害,流弊至今,县官真做了一个驿丞。”每年上万过官,每天近乎三百余人次,其中很多自然需要一把手亲迎亲送,那么县官还有多少时间来审案断狱、关心民生呢?海瑞做过县官府官,他有亲身体验,因此,他曾愤激地说:“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
官僚当了招待所长,百姓更当了冤大头,沉重的招待费都取之于“百姓”,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驿传之害,既损官员精力,使之难问大政;又损民众利益,使之负担加重,因此历代都不乏清醒人。海瑞曾对此搞过“专项整顿”,甚至动用刑具,亲自执惊堂木,审讯过借用工部勘合(建设部驿传使用介绍信)的人,逼其交代介绍信的来历。海瑞此举,大快民心,却招致了官僚集团的群起反对,最后以海瑞辞职收场。其原因如海瑞所说:“百姓口小,有公议不能达于上,过客(持关之官)口大,稍不如意则颠倒是非,谤言兴焉。”海瑞这话道出了实质,历来是百姓哓哓之口比不过官员对上级官员的悄悄耳语。对那些下来嘬餐的人,稍有不周,则会“颠倒是非,谤言兴焉”。所以为官者,莫不将接待工作当做头等大事,常常是“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相陪,亲自鞍前马后的。县官们呢,也乐于做“驿丞”,厚待过客,可使之向上美言,赢得上级的欢心,“不过一开口而已,不过一发牌而已”,同时也“不过一签单而已”。
明末驿路腐败已触目惊心,崇祯皇帝曾痛下决心,下令砍掉三分之一的驿站。他的想法是:没有了驿站,看你到哪里去敲骨吸髓。他的这次“机构改革”促使大批驿卒下岗,这下岗的“干部”中有一个叫李自成,把人家的既得利益给剥夺了,他不造反吗?后来,李自成举旗反明。听说,崇祯皇帝还算得上个好皇帝,他既不好色,也不贪财,为政也不懈怠,但最后自缢于景山,失了江山。这恐怕怪不得他。因为一个制度如果造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就好比尾大不掉,养虎成患,不付出大代价恐怕扳不过来,而即使付出大代价,到最后也可能扳不过来了。
11.生命不息贪心不止
如果你不觉得烦琐枯燥,那么翻读和珅的家产清单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关于和珅被抄的家产,正史、野史均有记载,如《和珅犯罪全档案》中附有《御览抄产单》,《庸庵等记》也有《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分门别类,数字巨大,真是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