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在社会中的心理学(1)

漫画心理学 作者:王絮


三是与活动结果的评价有关。一项活动如果事后要进行评价并与奖惩等紧密结合,就十分容易产生社会助长或干扰。竞赛过强,往往易于产生干扰,竞赛适中,往往易于产生助长。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助长的实质是别人在场反而使个人感到轻松,有利于个人的活动;而社会干扰的实质是由于别人在场使个人感到拘束,从而使活动受到抑制和干扰。可见,一个人对活动结果评价的意识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助长或干扰的产生。

四是与一个人的个人特质有关。有的人喜好安静,不乐群,在人多时就显得紧张局促,易出现社会干扰;有的人不怕生,“人来疯”,在人多时反而更善于表现自己,就会出现社会助长。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旁观者效应

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对救助行为产生抑制。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这种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

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将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出现抑制利他行为的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也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其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效应的产生是由“社会影响”及“责任分散”引发的。社会影响是指一个人在不能获得确切情况以便做出干预紧急事件的决定时,他就会去观察别人的行动,看看他们会做出什么反应。不幸的是,那些旁观者很可能也在观察别人的反应,于是很快就发展成一种“集体性的坐视不管”的局势。

此外,他人在场还会导致一种责任分担,反正这个责任并不是单单由我承担的,周围还有那么多人,肯定会有人出手相助的。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还有其他的旁观者,个体就把帮助受难者的责任推到了别人的身上。于是,每个人都这么想,结果大家都成了旁观者。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他往往会觉得责无旁贷,会迅速地做出反应,帮助受难者。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负罪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就容易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三个和尚没水吃——社会懈怠效应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但心理学家却发现,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在这样的集体中,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倒有许多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导致了对集体不利,甚至非常有害的结果。这种因为他人在场个体的行为能力或水平有所下降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懈怠效应。

心理学家拉塔奈认为,出现社会懈怠的原因有三个:

1,社会评价的作用。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被测量的,因为这时测量的结果是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必然减弱,使得为工作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

2,社会认知的作用。在群体中的个体,也许会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会偷懒,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

3,社会作用力的作用。在一个群体作业的情况下,每一个成员都是整个群体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外来的影响,那么,当群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了。

在一个团队中,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为求公平,于是自己也就减少努力;人们也可能认为个人的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或是团体成绩很少能归于个人,个人的努力难以衡量,与团体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所以就降低个人努力,或不能全力以赴。

因此,要防止一个集体中出现社会懈怠效应,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集体工作中将每个人的责任细化,实时跟踪其落实情况,并以可衡量的个人成绩作为奖惩依据。此外,当工作较

困难或具有挑战性,并且个体相信自己对团体有特殊贡献时,社会懈怠现象也会有所降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