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菜花鱼?虎头鲨(1)

人间有味 作者:顾村言


现在想起来,故乡对一些风物的称呼实在是有些意思,有的简直就是诗意,比如——杨花萝卜,每每读到这几个字,便想起故乡柳絮乱飞时那一把把紫红紫红的小萝卜,连着翠翠的缨子,洒着水,朴素而鲜艳,好看极了。萝卜不过拇指大小,然而却极爽口脆甜,萝卜缨子腌出的咸菜更是下粥妙物。

还有菜花猫、菜花狗,也就是菜花开时生下的猫猫狗狗,似乎算是低贱的。

江南地区还有一种小鱼被称作菜花鱼——不过此鱼却非菜花开时生出的鱼,而是菜花开时滋味最美,上海、苏州地区又呼之为塘鳢鱼,杭州则称之为土步鱼。《随园食单》中记有:“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肉最松嫩,煮之、煎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故乡与金陵一样,亦呼之为虎头蛇——或谓虎头鲨,清代夏曾传在其《随园食单补证》中曾作戏言曰:“与其尾大不掉,无宁虎头蛇尾也。可为此鱼解嘲”,皆可发一笑。这种鱼我小时一直以为应写作虎头沙,因为“鲨”在我读来总觉得与鲨鱼有些关系,而此鱼与印象里的鲨鱼显然区别太大,何况,家乡对虎头鲨有时简直就是鄙视——也称其为“虎头呆子”,人家若请客吃饭,这种鱼绝对是上不了台面的。

贵也好,贱也好,这些对于儿时的自己却全无感觉,对虎头鲨而言,更是“与我何涉”?我看虎头鲨,美味之外,又仿佛一个好玩而憨态可掬的朋友。

虎头鲨算是小鱼,大的不过两三指长,小的拇指大小而已,然头大而阔,略扁,有细牙,身子短而结实,胸鳍尤大,呈圆形,体呈黑褐色,布满大块的黑斑,与昂刺、长鱼等不同的是,虎头鲨摸在手里毛糙糙的,像个愣头青刚剃的头皮。与昂刺不耐烦地扭来扭去且发出怪异声音不同的是,虎头鲨在人手里老实一些,略动一动,见抓得紧紧的,有时都懒得动弹,傻傻地听由人去摆布。

小时候家门前不远处就是拱桥,桥下是一个青石板铺成的小小码头,码头上,沉入水中的青石板或水泥台阶多有些绒绒的深绿色青苔,青苔下面的石板空隙处,常常潜伏着虎头鲨,淘米时受到惊动,可以看到黑黑的影子在石板上晃荡。

捕捉虎头鲨的方法很简便,一种当然是钓,一般沿码头或桥桩直直地丢下鱼钩,春天的虎头鲨正值产卵期,水下桩柱和码头石板块下的断砖碎石之隙是它酷爱的居所;另一种是堵住窝口,以手去摸,只要看准了的话,都是有所收获的;另一种方法懒而有趣,即晚上以两块小瓦片对合在一起,成一窝状,底部扎一破烂的草鞋底,再系一小绳,沉入水底,第二天大早取时,大多会有一两条虎头鲨傻傻地呆在里面——虎头鲨也不想想,天上怎么会有安乐窝掉下来呢?家乡称其为“虎头呆子”还是有道理的。

“瓦盆重叠漾清波,赚得潜鳞杜父名;几日桃花春水涨,满村听唤卖鱼声。”这首竹枝词就是描述的这一景象,“杜父”即虎头鲨,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在故乡,大人们冬天罱泥时也往往会收获不少虎头鲨——那时它们喜爱潜伏在深水的土泥中,虎头鲨与昂刺、青虾以及别的小鱼杂被装在一种舀泥的铲锨里,扛回家里,最是小孩子们欢欣之时。那时候,最喜欢将罱泥后所得的虎头鲨与昂刺、青虾等混合起来红烧,略放些红辣椒,鱼好吃不说,汤之鲜也难有出其右者,往往看母亲将这做好的鱼端上桌子,舍不得吃,就先将碗倾侧一点喝下一口汤去——顿时满口满心直到胃部的鲜美——绵长而回味无穷,长大以后,自己从未喝过如此鲜美的浓鱼汤——即便如江中河豚,在我看来,也难以比得上这样的鱼汤。

还有汆的方法,即以虎头鲨去骨及鱼头后,切成薄薄的肉片,此法不及红烧法汤浓,但鲜中自有清意——太湖地区有名菜为“莼菜氽塘鳢片”,即在汆塘鳢片汤中加入清妙嫩滑的莼菜,此菜未食过,然而仅仅想象一下,也是妙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