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空间(10)

迷失 作者:无科林·埃拉德


林奇的研究让我们转移了注意力,由关注城市空间的运作,关注城市空间的吸引力、偏好与感觉,转而考虑我们该如何应对有关空间的问题以及在城市中寻找道路的问题。尽管林奇强调,具有高度意象特性的城市空间所形成的强烈印象,从纯粹的美学角度看似乎是值得追求而且愉快的。但他论述的另外一项主要观点则是,高度意象化的城市对于寻找道路的人更加有利。面对着一些乱七八糟,没有多少视觉吸引力,或不能引起人们关注的难以分辨的街道,寻找道路的人不仅有可能感到非常不愉快,而且更有可能迷路。如果处于结构清晰、高度整合、充满显著视觉特征的空间之中,情况就会迥然不同。

-

对于人们在城市中的行为,不论是沉浸在内心世界中的街头漫步,还是分析居民所画出的城市草图,能够加以理解的另一种不同途径就是,接受其他许多行为主义科学家所采取的简单的观测方法,包括我们在前些章中介绍过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所采取的方法。如果我们想理解人们在城市中做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尽可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就只是观察他人。这一方法是由美国的威廉·怀特首创的。

怀特1939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二战”期间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之后他在《财富》杂志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并很快晋升到了编辑的职位。他敏锐地观察到了“二战”结束后北美所发生的社会变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则让他有机会用印刷文字把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有了这些文字的日积月累,怀特最终写出了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组织人》(The Organization Man)。这本书大受读者的欢迎,也让怀特得以离开《财富》杂志,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对城市行为的研究之中。1970年,怀特创立了“街道生活项目”,他的研究小组专注于使用直接的观测方法,包括延时摄影和简单的对旋转栅门转动次数的统计,来展现城市中的人们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度过时间。

怀特最初进行的观察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纽约市有很多步行广场。一些广场的修建耗资巨大,建成后却总是没有多少人。另外一些广场则总是挤满了人。这是为什么呢?怀特的研究小组非常直接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高举照相机,记录人们的位置移动,并且走进人群中向人们提问。人们为什么在这里?是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的?为什么会选择来到这个地方?怀特与他最优秀的也是最成功的学生简·雅各布斯一样,都了解“生活带来活力”的道理。与很多建筑商曾相信的不同,人们并不会寻求城市中比较偏僻寂静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