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更多的是受到彼此的吸引,想要尽可能互相接近。因此,位于人们所走的主要道路附近的广场就更有可能得到利用。在大家积极反馈的循环中,更多的人会被吸引到少数具有核心地位的人的身边,就好像是受到磁力的吸引一样。于是,用不了多少时间,一个广场上就会聚集很多人,而另一个同样舒适的广场上却不会有人。
怀特的观察以及其他人的类似观察都显示,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住所、办公室和政府大楼等内部空间的情况一样,空间的形状对于人们去哪里以及如何聚集到某个地方都会形成影响。道路与圈起来的特定场地会让我们得以非常精准地从一个地点来到另一个地点。
在《建筑与城市体验》(Architecture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一书中,雷蒙德?柯伦就是通过这种类比来解释空间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的。柯伦论述说,所有的外部空间都可以分成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的“集群空间”,或是把我们带到聚集地点的“线性空间”。我们的眼睛指引着我们走上道路,空间轮廓的艺术展现、表面的图案和颜色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呈现出水平轮廓的空间掠过我们的眼帘,让我们向前走去,而高高立起的建筑物打断了我们目光的扫视,让我们放慢速度或徘徊流连。
柯伦的解释确切地说明了,在城市设计之中,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的每一细节都与建筑物本身一样重要。丹麦建筑师简?吉尔在经典作品《建筑物之间的生活》(Life between Buildings)中也进行了类似的论述。吉尔进一步说明,哥本哈根这座城市该如何以独特的方式把这些原则付诸实施。在20世纪50年代,哥本哈根就像世界上其他很多城市一样,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塞满了轿车,而且没有公共空间。随着街边咖啡馆在20世纪60年代的兴建,哥本哈根市的管理机构开始了恢复城市公共空间的一场长期运动。随着哥本哈根市设立了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步行街,这场运动也在吉尔的帮助下发展到了高潮。步行街吸引了成群的游客和居民,成了城市中的炫丽明珠。吉尔所采用的方法是吸引人们步行回到市中心,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现在其他很多城市都已尝试模仿哥本哈根的做法,例如纽约。英语词汇中已经接受了“copenhagenize”(哥本哈根化)的说法,这个词表述的就是吉尔所推荐的措施。除了在某些主要大街上直接禁止机动车通行之外,这些措施还包括设立专用自行车道和公共广场,并且限制建筑物的高度,从而改进中心步行区的外观与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