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回到远古,我们会怎样恋爱?(19)

本能II 作者:(美)迈克尔·卡普兰


因为“年少无知,年老睿智”,所以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倒是相得益彰。人类这独特的灵长类动物会经历更年期。有理论认为这一过程对母亲联盟颇有助益:一位经验丰富的女性因为脱离了抚养孩子的阶段,能够将她的经验传播给年轻而经验不足的亲戚的后代。老年人也可能会再次变得粗鲁,一方面是因为经验使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事是大不了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开始丧失脑部主管自控区域的机能(青少年恰好是最后才得到这种机能),所以也不要借车给外公。此外,你在维基百科中并不能得到老人们的智慧,那些故事和结论也许未必准确,却是经过不断地回忆共享文化宝藏所提炼和总结的。外婆头脑中的谚语、比喻、宗谱、歌谣都是经验的表现形式―可以向正在崛起的一代保证,在那个时代的纷争之中和忙碌父母的忧虑中,总有一些事情延续至今。

和大自然沟通

在每个狩猎―采集者家庭中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角色,它比最值得尊重的老人更值得关注―大自然。他们需要依靠适时出现的食物以保障生存,他们过着灵性的生活,包括和大自然的密切沟通。对于俾格米人来说,森林本身就是神灵,森林是孕育他们的子宫以及死后的归宿。但森林绝不是一位横加溺爱的母亲;在她慷慨的背后,也需要人们遵守各种禁忌,避免她带来的灾难。80%的可食用哺乳动物在他们生命周期的某些时候因此可免于一死:可见“禁捕期”不仅是现代狩猎者的发明。几乎在所有的狩猎―采集者社会里,人们都会对发现的珍宝留下一点,无论是浆果还是野牛。这是行之有效的保险:在环境保险单上递交了保险费,艰难时期也可以渡过难关。拉科塔印第安土著声称南达科他州的黑山为“他们的食品店”;卡斯特(Custer)第一次远征时在那里发现了金子。于是两年之间,24 000名矿工蜂拥而至。这个古老的故事流传甚远:传统的“本地人”意识到必须和给予他们支持的周围环境相平衡。而现代的拜金者们却在寻找并掠夺着精心照料的资源,既破坏了环境,也对人本身造成了伤害。此类事件如此频繁的发生一定有根本的原因。

准确地说,许多狩猎―采集者社会最终实现的这种“平衡”并不必然是他们所认为的。例如,北美洲是许多行动迟缓的大型动物的家园,毛象和庞大的旱獭没有早期人类活得那么长久。澳洲土著人同样使有袋类动物和不飞行的鸟类面临灭绝的境地。两种文化为狩猎之便都习惯性地烧毁荒野,和中古世纪一位国王处理鹿苑的方式如出一辙。有人认为,人类种植作物和蓄养动物的历史可能始于12 000年前的杰里科(Jericho)附近。在那里,人类种植了无花果树。而家养的真正原因是人类已经严重地消耗了可食用的野生资源供应。快乐的狩猎人成了不情愿的农民。

我们青睐哪种文化不言自明:你自然是希望邀请朋友们去烧烤,而不是分享一大锅的燕麦片。《公地悲剧》概括了我们对资源的掠夺性方式和祖先轻度采伐方式的区别,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在这篇1960年的论文中审视了私有福利和公共福利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该理念流传甚广。最典型的模式要数非洲的放牛:在许多部落中,牛对于男人来说就是财富的象征,在地位象征和结婚聘礼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男人们想拥有尽可能多的牛,哪怕是羸弱的牛。而土地是公有的。这样做的必然后果是导致过度放牧和荒漠化,但人们仍不罢手。面对总体的衰落,个人私利占了上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