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找借口,是从根本上对自己的命运负责(4)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作者:吴甘霖


在有关他的传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他第一次带领一支部队与敌军交战,当快接近对方阵地时,他紧张得心都要从胸口跳出来。他认为对手比自己强大,真正较量的话,自己有可能失败,甚至丢掉性命,所以他一次次想给队伍下令停止前进。

但是,西点“没有任何借口”的理念,促使他硬着头皮带着队伍冲向对方的阵地。当他的队伍刚刚冲上一座山岗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对方阵地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原来,对方的首领也因为害怕,就在格兰特的队伍要向他们冲锋时,带领部队逃跑了。

经历这件事后,格兰特说:

“在整个战争中,我再也没有一次害怕过。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问题的害怕,恰恰是我们放弃解决问题的借口。而没有任何借口,能让我们所向无敌!”

这真是一个极为耐人寻味的故事。

“没有任何借口”,不仅是一个个人成功的理念,也是一个团队成功的理念,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胜利,也得以此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

年轻学员也好,格兰特也好,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法则:

当你选择找方法,你就选择了成功与幸福;

当你选择找借口,你就选择了失败与痛苦!

3.“忽悠”工作的人,最终“忽悠”了自己

也许有人会问:工作中找点借口,真的就这样严重吗?

不妨先来看一个情景吧:

有一位资深记者,要带一帮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记者。当她给其中一位安排采访任务时,还没有把要点讲完,新来的记者就急不可耐地说:

“知道了,知道了。”

资深记者也就不好再说下去,怕伤他的自尊心或怕别人嫌自己啰嗦。

结果,这位新记者采访回来,两人之间就有了如下对白:

“太无聊了,没有东西可写。”

“那么这个问题问了吗?”

“没有。”

“那个问题问了吗?”

“没有。”

“知道这个人是最近的热点人物吗?”

“啊,是吗?”

……

就这样,几次下来,资深记者再也不敢把重要的采访交给那位年轻记者了。慢慢地,别人不断地获得机会,而他却老是在原地踏步。

这位资深记者,就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而这个故事,也是她亲自披露的。

看得出来,这位年轻记者,是一个工作不踏实又不谦虚的人。用一个通俗的词来概括,是一个“忽悠”工作的人。可是,这样“忽悠”的结果如何呢?就是将摆在面前的机会丧失了!

我们再来看闾丘露薇又是如何成长的吧!她是凤凰卫视的第一批记者。一进凤凰的大门,就分到了成堆的工作。第一档节目是《时事直通车》,这是一档半小时的新闻节目,当时一共只有两个记者,为了支撑这个节目,她每天要采访五六条新闻!

与此同时,她还要和另外一位同事主持《经贸周刊》,这是一档周播的财经类节目,在这个节目里她是纯粹的主持。到2000年时,除了做日常新闻采访和《经贸周刊》外,凤凰还交给她一档每星期15分钟的专题类节目,叫《世贸商机》,采、写、编全部要她一个人来做,而且还要导演!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不少人会叫苦不迭:我又不是神,又没有三头六臂,想用工作把我压死啊!

可是闾丘露薇认为:所有的困难和压力都是自己成长的机会。她不仅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件事,而且还希望做得“出彩”和与众不同。

闾丘露薇最让人称道的事迹,是在伊拉克战争中,几乎所有外国记者都往外撤,她却顶着危险往前线赶,结果成为第一个报道伊拉克战争的记者,被誉为“战地玫瑰”。

设身处地想想,难道她不能找到一个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吗——凭什么让我这么累?凭什么我干好本职工作后,还要自我“加码”?更重要的是:谁的生命不是最宝贵的,凭什么别人害怕危险而我却要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是,闾丘露薇面对工作职责和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借口,因此她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对比一下她曾经带过的那位年轻记者,成功属于谁,不是一目了然吗?

没有任何借口,力争做到最好的人,成功近在咫尺!

以各种借口“忽悠”工作的人,最终“忽悠”的是自己!

在当今社会,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要站稳脚跟和求得发展,就必须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己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养来要求。

没有任何借口,这是对责任的承诺!

没有任何借口,这是对义务的确保!

没有任何借口,更是对自己命运的彻底负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