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存在物
第一讲是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概述,这一讲将介绍社会学家是如何思考"人"这种存在物的。社会学家们将社会学理解为一种"视角",一种认识全局(具体讲就是社会)的方法,一种透视人类生活实质的"窗口"。
社会学家是如何思考的呢?他们提了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是如何揭开人类生活神秘面纱的?对于社会学家而言,人类生活的哪些特征是比较重要的?本讲将介绍社会学家普遍采取的思考方式,一共包括四个主题:
1 人的社会本质。社会学试图通过关注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从持续的日常互动到社会的力量--来理解人类。社会学家持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即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从其出生以来就一直如此),并试图以此检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2 社会模式的意义与重要性。社会学并不是将社会视为一群个体的集合体。社会始于社会性互动,这些互动发展出社会模式和规则,从而引导和控制人们进行进一步互动。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模式之下,有一些社会模式是在互动的时候产生的,但更多的社会模式是在进入互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有一些甚至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几千年了。
3 社会化的意义与重要性。人们依赖于社会化过程。个体必须得学习社会的模式,这些模式成为每个个体的一部分,社会依赖于那些已经社会化了的个体,也就是那些成功内化了社会模式的个体,这才使得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成为可能。
4 社会学思考方式的一个范本:埃米尔·涂尔干。涂尔干的著作研究了三方面的主题:完全社会性的人、嵌入在社会模式中的人以及社会化的人。这几个方面显而易见地体现在他的著作《自杀论》之中。
人是社会存在物
也许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应该是人是社会的。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彼此相互影响。我们对他人的依赖是生活最为核心的一种事实。成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并不是要求我们彼此之间都很相像(我们有一些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如果没有互动和社会,人类就会是另外一种动物,而不是现在这种情况了。
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相互依赖以求生存。我们生理与情感上的需要只能依靠他人才能得到满足。他人为我们提供生存之必需要件,同时保护我们免遭危险。他人喜爱我们,给予我们价值感、热情以及爱--这些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这对于婴儿与小孩而言当然是真实的,对于人们一生之久都是如此。
2 我们从他人那里学得生存之道。在一出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生存,本能并没有将我们带得很远。我们是不断学习如何与身边的环境融合的。我们的行为是习得的,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获得的,这里的他人包括父母、朋友、老师、电视中的英雄人物、陌生人以及书本中的人。我们学习如何争吵、如何工作、如何过得快活。我们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如何防止被别人粗暴对待,如何烹饪食物。生活就是学习如何解决我们在自身所处环境中所遇见的问题。这是终其一生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习退休以后如何生存下去,甚至学习如何死去。
3 我们一生都在经历社会组织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我们几乎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社会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组织的社区之中,我们在许多正式的组织与群体之中工作并扮演自己的角色。每一个群体与组织都有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都将我们社会化,大多数组织和群体是我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之所在。我们的天性可能要求我们生活在社会组织之中,否则我们就会灭亡。即使我们的天性没有要求我们如此,我们也在很早的时候(作为人类物种)就学习这种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