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茜是家中孩子里最有成就的一个,讨厌自己让爸爸失望,并把这作为了自己的任务,以此证明她值得获得他的爱和青睐。达茜没能把握的一点是:她永远无法真正取悦她的爸爸,因为他从来不对自己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负责。无论她做得如何出色,他都不可能真正欣赏她。
然而,达茜不知道,作为一个成人,她把这种伤痛和不满带到了工作场合之中。这是怎样发生的呢?她经常把不必要的时间花在试图让别人积极地看待自己上,即便这些人自己都忙得团团转,以致于无法把她看清楚。她的老板 一个像极了她的爸爸的人,执着于给他人带来痛苦,她却同样希望他能认识和评价她。她没有意识到的是,即便老板谴责给他带来痛苦的世界,他也不可能对他伤害的任何人负责。她期望他改变完全是浪费时间,这样的每一分钟,都把她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拽远了一步。
并没有第二个老板像这个老板那样触动她的旧心结,达茜把这些问题隐藏起来,直到她开始为目前的老板工作。当她爸爸在她20多岁时去世时,她觉得这些问题已经随着他的去世进了坟墓。但实际上,爸爸那些伤害性行为直到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有影响力。
达茜的经历要求她认识到这些旧伤痛,意识到它们存在于她的成人生活之中,并对她更好地生活负责。她需要把注意力从老板伤害她的那些行为上转移开来。相反,她需要放大一些因素,正是她带到工作场合中并持续导致她的伤痛,她并未为此采取行动,也不知道正是自己毁掉了对工作的满意度,并把自己放到一个牺牲品的位置上。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她开始意识到,困扰她的正是她对老板的回应,她还是像孩子那样,依赖于她那不怎么友善的爸爸。在了解了自己童年伤害以及它们如何在她的工作场合中显现之后,她认识到,为了以后工作的顺利发展,她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自己。那就是,老板不是她的爸爸,自己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与他的关系。
达茜必须学会关注自己的事,同时不需要太多来自老板的认同,包括如何用一种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她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她不再把自己转化成那个害怕惩罚和否定的孩子,而是把她的旧伤痛转化成类似于同情、共鸣和慈悲之类的心理素质,这在工作场合中可以转化为优势并为她所用,而不是在工作场合中妨碍她。
达茜开始学会尊重自己并向他人要求被尊重的权利,她甚至冒着被解雇的风险,通过维护自信心的方式,获得了心态的平和。但当她意识到被解雇并不真的就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而且她也无法控制时,她就不再恐惧。最终,她明白了用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取悦老板并不会化解任何危机。
达茜试图用划清界线的方式解决她和老板之间的问题,她告诉老板:她不再愿意超时工作,除非她得到经济补偿或是另外的时间补偿。她学会了如何在他向自己喊叫或进行威吓的时候为自己说话。她掌握了一些这样的技巧性话语:“我喜欢听你的教导,但当你把嗓门提高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听了。”“我喜欢做额外的工作,怎么给我加班费?”
可以肯定的是达茜开始很害怕,但是一旦她不再决心取悦老板,她就觉得有了更多自我表达空间。
非常出乎预料的是,她的老板实际上并没表现出不悦,也没解雇她。但是,她最终还是觉得她应当在一个不同的、更有发展的环境中施展才能。于是,怀着对上下级关系的新展望,她着手去找其他工作。当她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的时候,就辞职高就了,让我们为达茜喝彩!
诚然,她辞职的决定并不预示着她的成功,其他人可能会选择待下去。但关键在于她现在感觉到了选择离开的权力和选择过自己所需生活的能力。对达茜来说,这会让她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再次造成破坏。她也会为坚持这次选择而承担全部的责任。
可以想见,达茜的生活改善了,她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当然,她丈夫也很为她高兴,他现在又和爱侣心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