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梦里梦外(4)

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 作者:丁亚平


文洁若的四姐文檀新,几乎是个天才,上小学时即以日文歌曲《沙漠里的公主》击败其他参赛小选手,荣获女子青年会举办的国际儿童演唱会的第一名。她既精通数国语言,又弹得一手好钢琴,还会作曲。她原名槿新,8岁时,父亲听说“槿”的生命力不强,怕不吉利,就给她改了名。结果她还是早逝,22岁上突然死在美国。

文洁若从小就是个书呆子。1933年9月,她进入孔德学校读一年级。孔德学校就是现在的北京二十七中的前身。那时的校园很大,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然而文洁若仅在这里读了一年,就随家人一起去了日本。

除已去上海的二姐外,姐妹兄弟,包括最小的两岁的弟弟,都被在中国驻日使馆任职的父亲接到东京去受教育。到日本后,大姐、三姐进圣心女校去读英文、法文。为解决语言问题,父亲请幼儿园的海卓子老师给他们四个小的补习日文。不久,聪颖过人的四姐插入麻布小学三年级,文洁若也插班入了一年级。年幼的弟弟学朴和学概则分别进了麻布幼儿园的梅班(大班)和桃班(中班)。半年后,家里另外又请了一位开私塾的今野老师,每晚都来辅导。据文洁若回忆,今野老师很懂得一些儿童教育心理学,很会循循善诱。他对文洁若他们说:“要是你们能自己把学校留的家庭作业做好,不用我操心,那我就可以把时间花在讲故事上了。”为了听故事,孩子们就总在他到来之前,就早早地把功课一丝不苟地做好,他来后只消花几分钟过一下目就成了。他讲叙的故事非常丰富,“从日本民间传说、格林和安徒生的童话,到为日本儿童改编的通俗易懂的世界名著,像莎士比亚的戏剧、荷马的两大史诗、雨果的《悲惨世界》,以及《天方夜谭》,等等”,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1936年东京发生了“二·二六”事件(日本军人武装政变事件),文家遂于当年7月回到北平。回国后的文洁若继续在北京东单的日本小学读书。第二年7月,北平沦陷,家里生活愈显困窘。那时,性格倔强、外秀内刚的小洁若,上穿深红色的灯芯绒夹克衫,下着蓝布大裤腿的裤子,还是显现出十足的学习劲头。她每天开动“11号”(步行),迈着小腿,穿过半个北平城走着去上学,仅仅是为了替家里节省几个大铜子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