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结果决定职场命运(7)

老板只要结果 作者:博阳


老板要的是结果,喜欢听的是过程

上文刚刚提到,老板通常不重过程重结果,但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职场现象——为老板创造结果的人被炒鱿鱼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

做为一个老板有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就是提供结果。安排你做一个工作,公司实际上是想要你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但是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个心理陷阱:因为公司与员工之间,不是采取公司之间那种讨价还价的交换,我们就认为公司与自己之间不是商业价值的交换,而是“一家人”。只要做事,尽力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达到了公司想要的结果,不会影响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

事实上,认为在工作中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是对员工与公司关系一个极大的误解。要知道,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讨价还价的方式,但员工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资,就应当提供相应的价值。

这就是伴随时代发展所产生的职业化精神。为什么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即使没有人管他,他也会认真负责地工作?因为他会自觉用公司提供的报酬,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如果付出的不足够,没有创造相应的价值,他就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公司,更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职业化意识的起点,就要从为公司提供底线结果开始。你可以纸上谈兵,但提供底线结果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底线,就是不做到这一点后果很严重。气球超重会下降,汽车没有轮胎走不了,人没有氧气无法生存,这就是底线。

例如:在公司里,人力资源部门的“底线结果”就应该是招聘。人力资源部可以把办社保、办培训、搞福利等其他一系列相关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就像造房子没有打地基,万幢高楼就无法平地起,假如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连人都招不进来,那么培训、社保等工作又从何谈起呢?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也就无价值可言,也谈不上符合公司内部客户的需要,更无法与自己的工资进行平等的价值交换。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英国的一份著名报纸,曾经举办过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人,使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 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上亿人脱离饥饿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个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见报后,很多热心的读者纷纷把自己的答案投给报社。回答大多集中在讨论哪一位科学家的重要程度上,有人说环保重要,有人说核重要,有人说粮食重要。为此,各方支持者争吵不休。

结果出来了,众多的回答都与大奖无缘。最终,偏偏是一个小男孩答对了题,中了大奖。小男孩的答案再简单不过了——丢下那个最胖的人!

因为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热气球超重坠毁,而不是任何其他科学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热气球的重量。所以“减重活命”,在这个故事里就是底线答案。至于谁能对社会贡献最大,那是等到科学家能活命之后才能够讨论的问题。

又如,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中存在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水分。科学证明,一个人只要能保持一定的饮水量,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1级“阪神大地震”。地震过后的第12天,人们在废墟下的一个地下室里,救出了一名男子,该男子成功存活了。据这名男子说,在这12天里,他主要是靠饮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

对一个受困于地震废墟里的人来说,活命是最基本的结果。要实现这个结果,就是满足生命存活的“底线”,在这个例子里,饮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就是“底线”,而衣服等其他物品则不是。

同理,老板的心理底线就是结果,是要看到你所创造的价值,但是老板对待过程又会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A企业领导班子换届了,营销中心市场渠道总监小王觉得出头之日可能真的到了。新总裁上任伊始即对全公司反复表示:“不要没事总往领导身边跑,大家工作怎么样,用结果说话。不是早请示、晚汇报就好,你们的岗位应在一线,而不是领导身边。”这让不善言谈的小王很是感动,以前由于“会做的不如会说的”,自己部门的工作一直得不到公正评价,此次新老板有这样的表示,看来从此无后顾之忧了。

在小王带领下,这一年营销部门在促销活动上屡有创新,全年破天荒地形成了5次销售高峰,公司销售大幅攀升,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滑颓势,年度增长超过30%。虽然这期间小王汇报是少了些,但是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小王也发觉老板对有些促销方案是有不同想法的,但凭借多年对市场的了解,他知道自己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并没有错。

但在年底论功行赏时,小王却大惊失色,平时与老板汇报沟通多的那些干部,几乎都获得了提拔与奖励,有人还连升了两级。相比之下,劳苦功高的市场部人员却在原地踏步,不但如此,连年终奖也仅是公司平均数而已。老板不是看结果的么?怎么结果又不重要了?

小王面临的功大而赏薄的状况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在老板心目中,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不可完全忽略,小王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沟通,老板对他功过相抵,而最大的过就是擅作主张。对于如何理解“早请示、晚汇报”,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的看法截然不同。

事实上“早请示、晚汇报”在多数员工心目中已成了小人所为,或是由于能力不足束手无策,或是虽有能力但欲借机与老板套近乎。潜台词无非是两种涵义,其一是表示尊重领导,自己不是自行其事的人,请领导放心;其二告知工作的难度,如果做不好,事前就得到一定谅解,如果做好了,那么事后功劳会放大。当然,有时还有第三层涵义,这就是给领导一个指点的机会,这样会反衬出领导更有水平。这不是隐性拍马屁吗?不论哪种原因都让人不敢恭维。

而老板又是怎样想的呢?在重要及要害部门,如营销、采购、财务,老板越是授权就会越担心,“这家伙莫要给我捅出什么天大的娄子呀!”所以,那种“用人不疑”的话多是对下属的一种安慰。哪里找那么多又信任又有能力的人呢?除了自己,谁又是完全可以托付的呢?在企业中,更常见的往往是“疑人也用”,一边用一边观察。

事实上老板了解过程还有两个现实意义,一是要知道下属是不是在行动,防止拖延误事;二是要知道方向有没有错,以利及时纠偏。这两点是老板喜欢听过程的原因。

在企业中,你要想得到老板稳定的授权,这就需要让老板认识到你拥有三项能力。

一、我有能力胜任。这是你成为初级干部的基础。不要把老板都想得那么任人惟亲,在中层和基层干部任命上,他们并不糊涂。老板会通过某人过去的经历,或是目前的关键事件来观察。要在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你必须做出让老板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形成最初的能力认可。

二、我是你的人。这是能否成为重要干部的根本。此时不论事而论心,也就是说,事做错了不要紧,心意对了就行。夫妻之间就有这种典型的例子,明明天气不冷,但丈夫出差时,妻子还是拼命地向箱子里塞衣服。这些都是累赘,做老公的一边烦得要死,一边却在想,还是媳妇疼我呀!那么,想成为重要干部的人无妨也自问一句,老板感觉到你是他的人了吗?

三、我会对你惟命是从。这是能否成为高级干部的分水岭,即使目标相同,方法不一致也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结果恰恰都是需要用过程来表现的。员工往往出于对能力的自信,忽视过程沟通与心理交流,这样必然无法得到老板进一步授权,从而无法保证良好结果的可持续性。

总之,过程汇报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的一种重要信息互换,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老板最希望看到的事。所以你不能因为对结果关注就完全忽略过程。

利润,是所有老板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员工的工作过程在老板眼中被淡化,因为企业的生存需要用利润来支撑。再者,老板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变化。毫无疑问地,员工支撑起工作过程的始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