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wàng庐lú山shān①瀑pù布bù
(唐)李白
日rì照zhào香xiāng炉lú②生shēng紫zǐ烟yān③,
遥yáo看kàn瀑pù布bù挂guà?qián川chuān④。
飞fēi流liú直zhí下xià三sān千qiān尺chǐ⑤,
疑yí是shì银yín河hé⑥落luò九jiǔ天tiān⑦。
【注释】
①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
②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面,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③紫烟:指因日光照射而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汽。
④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⑤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⑥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⑦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蒸腾缭绕,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匹白练高高地挂在山前。
长长的水流好像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而下,让人怀疑是璀璨的银河水从九天之上落了下来。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汽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夸张地写出了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玑,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地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阅读训练】
1这首诗用词非常准确,用“”描写山高水急,用“”描绘瀑布飞流直泻,用“”夸张瀑布的壮观景象。
2诗中的最后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
这首诗把香炉峰的瀑布描写得很壮观,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述一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景象吧。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以为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