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五气与皮肤美容

由内而外谈美容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天之五气与皮肤美容

风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在其他季节也可发生。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因此某些瘙痒性皮肤病,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皮肤病如荨麻疹都与风邪致病有关。因瘙痒剧烈,搔抓无度,导致皮肤破损,日久形成色素沉着,影响皮肤美观。祛风止痒是治疗的关键,积极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瘙痒症状,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我们的皮肤不受伤害。

暑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为阳邪,患者则见一系列阳热症状,因此阳气本盛之人,受暑热之邪外袭,更易患病,如青年人所患之痤疮、脂溢性皮炎等。治疗应清热泻火,平降亢盛之阳,但应注意免伤津液,以致发生暑热伤津之证。

湿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水气上蒸,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为阴邪,其性粘腻,故患病多缠绵不愈,这也是皮肤病的特点。皮肤表现多见有水疱、大疱,伴有糜烂、渗出,如湿疹、天疱疮等。病情控制不好时,皮肤病变合并感染,会严重影响皮肤的外观,愈后遗留瘢痕、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因此需要药物的干预治疗,加强除湿解毒的力量。饮食上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刺激性及腥发食物,并应注意生活起居的调摄。

燥燥为秋令主气。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故在皮肤上的表现多以干燥、脱屑,甚至皲裂为主,皮肤毛发干枯不荣,常伴有口干鼻燥,便干尿少等症。皮肤毛发是人体的外在表现,干枯无华则影响皮肤的美观。因此除了积极的药食调养、润燥生津外,还应着重加强皮肤的护理,内外兼治。

寒寒为冬季主气。寒为阴邪,伤人阳气,则可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如面色无华,失去红润健康之色,而呈现病理性的状态。寒凝气滞,血脉不通,气血不达四末而呈现形寒肢冷的表现。温阳散寒、祛寒通络是治疗的关键。饮食上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温补之品,帮助改善症状。平时也应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气血流通,恢复阳气。

(2)五脏之气与皮肤美容

五脏之精气的盛衰,反映了五脏的虚实变化。五脏精气虚损,则其相应脏器的功能受到抑制,反之,五脏精气充实,其脏器功能正常,在皮肤上的外在表现如肢体、皮肤、毛发、孔窍等亦如常态,无拘挛、干枯、失荣等异常表现。

(3)五色之气与皮肤美容

五色之气,实际上也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在皮肤面容上所展现的气色。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反映病位的不同,如青色为肝病主色,赤色为心病主色,黄色为脾病主色,白色为肺病主色,黑色为肾病主色。另外,这五种颜色也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如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这与五色主病是相一致的,因此不再赘述。

由内而外谈美容内在调养是根本由内而外谈美容五色与皮肤美容五色与皮肤美容〖1〗1 五色的含义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中医五色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五行学说,青属木属肝,赤属火属心,黄属土属脾,白属金属肺,黑属水属肾。西方现在应用的色彩疗法和食品营养学,正是五色理论的再现,中医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五色的不同特性,来对应人体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