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许多国家的人都颇有语言天赋,熟练掌握两三门甚至更多的外语都不在话下,但一遇到稍稍复杂一点的数字或者算术,他们便会下意识地改用母语念念有词。迄今为止我只观察到一个例外:那就是曾经分别被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的菲律宾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是他家禄语,英语是通用语言,西班牙语则早已被菲律宾人遗忘,只剩下几个西班牙语数目字还在通行。如果有机会在菲律宾生活或者与菲律宾人打交道,您很快就会注意到他们个个胸中有"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他家禄语、英语或者西班牙语三种截然不同语言的数目字。
一般来说,菲律宾人平时在谈及重量(weight)、东西的件数(number of items)、人数(number of people) 的时候还是喜欢用他家禄语,在涉及时间、金钱的时候就会三种语言混着说。比如到市场买芒果,顾客用他家禄语问"码个卡诺(Magkano,多少钱)?"摊主会用西班牙数字回答你:"斯印宽它(Singkwenta,50)一公斤。"但是达成交易以后该交钱的时候,掏出一张面额50比索的钞票又要转而使用他家禄语:"力满姆扑恩(Limampung)比索。"我的菲律宾朋友解释说,讨价还价用西班牙语可能是因为西班牙数字顺口,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数目字比较大的时候)发音要比他家禄语简洁。但是说到钞票面额时用他家禄数字主要是因为钞票上印的是菲律宾国语。当然如果摊主注意到买主是外国人,他马上会使用英语与顾客交流,不过那时候一公斤芒果可能就不止"非夫提(Fifty,50)"比索了。
菲律宾人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sense of time),所以说到时间时所用的语言也很随便。我们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类似"sampung minuto bago mag-alas diyes(10点差10分)"的说法,这里的"10分"的"10(sampung)"字是他家禄数字,而"10点"的"10(diyes)"则是西班牙数字。同样,菲律宾人说到日期的时候也随意表述,比如说"11月1日"可以是纯粹的他家禄语"unang araw ng Nobyembre",或者是他家禄语与英语数字混合的"sa Nobyembre one",要不就是他家禄语与西班牙语数字混合的"a-primero ng Nobyembre"。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大力推广菲律宾国语,所以国家电台、电视台的报时,正式的邀请函(official invitation letter)以及会议的日程表(meeting agenda)等一律使用他家禄语数字,效果似乎有限,老百姓依然我行我素,想说什么数就说什么数。当然,要说菲律宾人真的想说什么数就说什么数也不尽然。作为天主教国家,菲律宾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不论用什么语言都说不得。我在马尼拉搬进了一座新建的高档公寓,一进电梯就注意到没有13层。这本来很正常,但是我接着发现电梯按钮也没有标出4层和14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向物业管理人员打听其中原委,他还觉得奇怪:"不就是因为你们中国人,还有日本人忌讳 4'和 14',我们才把这两个数取消的吗?"看来,菲律宾人连中文数字也快入门了。
关键词
数数(Counting numbers): 数不胜数
古人说:"数,计也。"(《说文》)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数(number)"可就不光是"计(counting)"那么简单了,几乎是数不胜数(too numerous to count)。不仅可以"数一数二(either the first or second)";还有"滥竽充数(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浑身解数(to do everything within one's power)";"数典忘祖(give all the historical facts except those about one's own ancestors)";"屈指可数(can be counted on the fingers of one hand)";"如数家珍(as if enumerating one's family valuables)";"心中有数(to know at heart)"等等。凡事到了"不计其数(beyond count)"的地步就不好办了,犹太人有句谚语说得好:"一个伟人就是其缺点可以数得过来的人(He is great whose faults can be numbered)。"
文化小品部落格
走错了方向,跑又有什么用(What is the use of running when we are not on the right road)?
德国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