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顺便问哪一首中国歌在越南最流行。越南主持人马上让DJ放出了一首听上去非常熟悉但又一时想不起名字的乐曲。看我迷惘的神色,一个越南人向我连连比划猴子的把式。哦,原来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在改革开放的路上,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越南人跟着中国人过河。
越南(Vietnam)这个国家几乎是我来到这个世上后第一个知晓的外国。"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越南中国》歌词)几十年后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上,充满了亲切与期待。
飞机在河内(Hanoi)降落,从舷窗向外望去,第一感觉好像回到了久违了的北京,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出了机场,在公路两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socialist market economy)的广告也似曾相识,路边和农田里有黄牛(cattle)在闲逛。在越南的旅游景区,到处可以看见中文标识,许多旅馆的入口都打出"欢迎银联卡来越南"的横幅。无论是商店里的售货员还是街边的小贩们无一例外都会说中文,而且四声说得抑扬顿挫,几乎听不出口音,显然是长年与中国游客打交道练出来的真功夫。在海边的一个摊位上,我看中了一本有胡志明伯伯头像的邮票簿,向摊主询问价钱。这位看上去不到20岁的小姑娘用清晰的中文告诉我价钱:"30块。"我一时不敢肯定她说的是什么货币,如果是美元那可不便宜,就问:"30块什么钱?"小姑娘回答说:"当然是人民币30块了。"还好不算太贵,我手里没有人民币,在机场用美元以一美元比15,900的汇率换了不少越南盾(Vietnamese Dong),所以问:"越南钱要多少?"小姐说:"40万。""What? 要40万越南币!?"我赶紧让小姐拿计算器算一算,小姐却拿笔在纸上写下了"40,000"。呵呵,原来是"40千"。这样的错误,在国外待久了的中国人也常常会犯呢。
中越两国在经济上的互惠与文化上的交流相辅相成。我在越南期间,看到当地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电视剧《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这部以现代商场人际关系为背景的中国都市轻喜剧(urban comedy),越南的老百姓看得进去,也笑得出来,正说明了中越两国文化之间的相通。虽然越南的文字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拉丁化,但是儒家精神(Confucianism)的内涵却已经渗透在越南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越南人大部分都有一个汉语化的姓氏(family name with Chinese roots),而且至今也保持着过中秋节、春节的习俗。中国摄制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以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在越南长盛不衰,相关的历史传奇故事连小孩子都朗朗上口。在越南期间的一次晚会上,越南人起哄要我唱中国歌。我顺便问哪一首中国歌在越南最流行。越南主持人马上让DJ放出了一首听上去非常熟悉但又一时想不起名字的乐曲。看我迷惘的神色,一个越南人向我连连比划猴子的把式。哦,原来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在改革开放的路上,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越南人跟着中国人过河。
关键词
过河(crossing the river) 摸着石头较真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绩斐然,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典范。我们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的经验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应该怎样把这条宝贵经验用英语翻译给外国人听呢?别小看"过河"这个动作,如果较起真来其过程有许多细节值得深思。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过河"是乘船过(crossing by boat)还是 水过(wading across),其次要注意所要过的河是大河、中河还是小河 (river, stream, brook),而且要看摸石头的方式是用手还是用脚接触,当然这又取决于石头的大小,如岩石、石块、卵石(rock, stone, pebble)。因此,简单地把"摸着石头过河"直译成"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有失严谨,外国人也不易理解。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一般的情况下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妨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说"wading across the stream by feeling the way"(详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系教授丁衡祁《汉英翻译能力的培养》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