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大楼里开完了会,据说我住的酒店离这里不远,主人秀了一句英语"within walking distance",所以我决定步行回去,顺便领略一下河内的街景。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中国南方的邻邦还保留了多少中国汉文化,可惜一路走下来只在两处看见了四个汉字。第一处是写在一个陈旧的老建筑(ancient architecture)上的"香池"二字,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距离"香池"不远的街对面,是一个花里胡哨的门脸儿(frontispiece),写着"洗头"二字。"香池"与"洗头",历史与现代,两者之间是否一脉相承?边走边看边琢磨,很快,在"如果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作用下,说什么也找不着去酒店的路了。没有带着酒店的名片,我用尽量"说慢一点、说大一点"的简化英语向越南朋友打听去酒店的路怎么走。可惜,无论是店员(clerk)、保安(guard)、人民警察(police officer)都无法听懂我的话或者让我听懂他们的话。英语不行用法语,"S'il vous plat(劳驾)",满街的法式建筑内还有没有人记得法语呢?"Non(没有)"。那么,我干脆说起了中文:"我要去最近的酒店。"我想不管哪个酒店,只要到了那里就会有懂外语的人告诉我我要去的酒店在哪里。可惜没有碰上一个人会说汉语的人。最后,恨不得连我有限的日语都用上了,还是不得要领。
无奈中露出苦恼人的笑,因为突然记起自己过去翻译过的一则法国幽默故事。说是有两个法国美眉在巴黎街上遛弯儿,碰上一个想要问路的外国旅游者。
旅游者问:"Do you speak English?"两个美眉大眼瞪小眼,摇头。
"Sprechen Sie Deutsch?" 两个美眉依然忽闪着眼睛,摇头。
"Spreekt U Nederlands? Czy mi panie po Polsku ?"两个美眉还是摇头。旅游者终于放弃了希望,离去。
美眉甲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咱们得学一门外语了。"
美眉乙不以为然:"那家伙会好几门语言不是照样不管用吗?"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说时迟那时快我发现路边的一家餐馆门上写着"WIFI"。Haha,这里有无线上网!当下进去,气定神闲坐定,点了一份炒米粉外加一听可口可乐,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输入酒店名"百度一下",几秒钟内就找到了回酒店的路线。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因特网来全不费功夫。
关键词
墨菲法则(Murphy's Law) 如果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在20世纪40年代末,有一位在美国空军服务的上尉工程师,名叫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专门研究人体在飞行器迅速加速和减速时的忍耐力。搞这种研究要请真人来做试验,浑身上下绑上16个敏感探测元件。结果有一次一位实验助手把16个敏感元件的触头全部接反,实验结果当然是满拧。事已至此,墨菲上尉不由得叹口气说:"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翻译成中文就是:"如果有可能出错(的事情),那一定会出错。"说白了,跟中国人的俗话"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意思有相近之处。没承想,墨菲的科学研究没使他出大名,但他这句话却被冠以"墨菲法则(Murphy's Law)",不胫而走,连《韦伯斯特大词典》都在1958年收入了这个词。"如果有可能出错,那一定会出错"是墨菲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还推出若干其他"定律":比如"事情总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做什么事情花的时间都比你预想的要长";还有"如果做事情一切顺利,那你一定是忽略了什么要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