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译“鬼子日语”(3)

国际公务员奇记 作者:翟华


说这段对话的情理之外,是因为伪满洲的"协和语"怎么会在抗战时期的南方流行,但想到《地道战》里"鬼子日语"在全国的影响,也算是意料之中了:虽然日本小小的花姑娘听的不懂,可是"鬼子日语",我的,明白。

下面是一位92岁老人的回忆,"协和语"与"鬼子日语"的来历:

中国的东北地区早在清朝末年经过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大连、旅顺沦为日本殖民地。在长春到大连这段南满铁路沿线有十多个城市因火车站关系有小部分日本租借地设有培养日语人才的小学,因此懂日语的人也多了,但不懂日语的老百姓还是多数。而且中、日两国人接触的机会多了,自然就用简单的两国语言单词简单地交流起来。例如"米西"是日语"饭"的意思,无形中"米西、米西"就成了吃饭的意思。因为日语的动词多在名词的后面,而且复杂不好说,中国人说"吃饭",日本人的说法是"饭吃",所以无形中就出现了这种用名词加动做来表示意思的方法,这在东北地区早就有了。也就是在近代被戏称为"协和语"的中日混合语(日语和汉语的混合语)。其实在正规的场合是不会说"协和语"的,一定有翻译人员译成汉语和日语来交流,只有老百姓之间在没有人做翻译的时才会用所谓的"协和语"。如日本乘客和不懂日语的人力车夫或汽车司机(那时出租汽车很少,中国司机也不会说日语)之间,或街头小贩和日本顾客之间或中日住在一起大杂院的家庭妇女之间才会有"协和语"的空间。电影中的鬼子日语就是模拟这种情况创做出来的。

伪满洲国政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成立后,把末代清帝溥仪当作傀儡按日本模式建立了政府。当时成立一个叫"协和会"的组织,它有点像解放后的"工会",凡是中日两国的公务员都要参加"协和会"成为会员,而且每月还得交会费(从薪水中扣除,也有一定比例),并有草绿色的制服(类似中山装)和帽子,称协和服和协和帽。因为旧中国的公务员多穿长袍、马褂,日本人平常穿的是和服,要是总是这个样子就难以推行日本人表面伪善的"日满一德一心创造民族协和的王道乐土"的口号了。协和服中国人日本人都能穿,表面分不出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但日本人还是说日语,中国人还是说汉语,并没有所谓"协和语"或兴亚的说法。"协和语"是"满洲国"垮台后,人们对以前时代的一种带有蔑视性的民间戏称。和电影中的鬼子日语一样,让观众听众蔑视鬼子形象而已。

"协和语"中的"干活"、"新交",这是两个动词,"干活"是汉语"工作"的意思,在协和语中汉语干活就变成许多意的动词了。如"你的什么干活",不仅是说你在干什么?也可以表示任何事物的功能、目的,如"什么事"、"要什么"、"怎么干"等等。又如"新交"是日语,本来是汉字" 呈"两字的读音,原意是属国向皇帝进贡财务时使用的,说话的人是站在皇帝的立场居高临下向臣民说把那个东西"呈上来"的意思,后来就变成"给"的意思了。例如人力车夫可以向日本顾客说"你五角钱的新交好了",无形中中国的人力车夫和日本天皇对子民一样说话了。

关键词

九旬老人以亲身经历谈 "鬼子日语"的来历

曾收到北京一位网友C的来函,内容如下:

翟先生:

您好,我看完《破译"鬼子日语":王孝忠的"协和语"》与《读者反馈:"鬼子日语"是否与"协和语"有关?》两篇博文后,将其摘要打印给外祖父看,他阅后写出了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现扫描后放在邮件的附件中,供您参考。

外祖父今年92岁,毕业于满洲医学院,所受的是日式教育,王孝忠的姐姐曾是我外祖父的同事。

北京 C

香港《南华早报》曾刊登过一篇署名劳伦斯 巴拉姆(Laurence Brahm)的文章抱怨,采访外国访华者的中国记者常常提一些几乎千篇一律的"老套路"问题,让受访者啼笑皆非,文章题为"中国式交际"(Chinese diplomacy)。其实,"中国式的交际"不如改成"东方式的交际",因为日本记者也喜欢追着外国人问千篇一律的老套问题。我有一位在日本住了八年的法国朋友老九(我给他起的绰号,因为他的法国姓是Leneuf,即"九"的意思),谈起对日本的第一印象,他说他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人总是喜欢问: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如何?

日本人特别在乎外人对日本看法,几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几乎每一个走出成田机场的外国名流政要都无可避免地面对媒体的急切询问:"您对日本印象如何?" 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外国球员反复回答记者同样一个问题:"你感觉日本怎么样?""日本人接待热情吗?"看来日本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听到外国客人表达对日本的憧憬和尊敬,似乎外国人怎么看日本比日本人自己对日本的看法更重要。连日本出租车司机也常常用"您觉得日本怎么样?"来与普通的外国旅游者打招呼。日本前几年有一个非常火的电视节目,题目是"ここがへんだよ!日本人",名字很绕口,日本人通常把这个节目简称为Kokohen,大意是"日本人,你很奇怪!"每次都请来100个会说流利日语的外国人对日本的方方面面品头论足。

老九在日本是法语教师,他第一次给日本人上课,学生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你怎么看日本和日本人?",此外还有 "你喜欢日本的什么?","不喜欢日本的什么?","你看见的日本与你想象中的日本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吃日本寿司吗?"一连串的关于日本的问题之后,最后终于问到关于法国的问题了:"法国人上厕所以后洗手吗?"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