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拿拨”的功能(2)

国际公务员奇记 作者:翟华


虽说这林子里资源确实很丰富,不但有吃、有住,还有草药(medicinal herb)祛病健身,但真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光是这样走马观花看一下是远远不够的。美国人曾经在苏比克附近丛林里设立了一个野外环境求生训练中心(Jungle Environmental Survival Training,简称"JEST"),在越战(Vietnam War)期间,许多美国大兵在被派往前线(frontlines)之前都先到这里向阿依塔人学习林中生存技能(survival skills)。美军在1992年撤离苏比克基地以后,"JEST"本身的生存成了问题。于是菲律宾政府把"JEST"改造成一个旅游点,原来培训美国大兵的教练现在都成了表演生存技能的演员。我们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叫July的教练,他从1986年起就在这里工作,培养了不少美国徒弟(disciples)。July身着美式迷彩服(US military camouflage),看上去身强力壮,大概不是真正的阿依塔人,但是也像我们前面遇到的向导婆婆一样别着一把无所不能的腰刀。就是用这把刀,July砍了一根竹子,然后如变戏法一般地削出了饭锅、饭碗、水杯,还有一个吃饭、挠痒(backscratcher)两用勺。这个勺子的另一端削(sharpen)得很尖,所以还可以用来做牙签(toothpick)。最绝的一招是干竹取火(make fire out of dried bamboo)。只见July麻利地将竹子从中间劈为两半,先把竹片两边裂茬锋利的部分小心削平,以免取火的过程中割手。然后把其中的一半竹板上剜出(gouge out)一个小孔,在竹板内侧小孔处填上竹屑(bamboo bits),并在竹板外侧水平方向轻轻刻出一个导轨(track)。准备就绪,July用另一半竹板的边缘刻好的导轨开始有节奏地摩擦(friction),不到一分钟时间两块竹板接触的地方就冒出了青烟。正在这时我们身后传来略显生硬的汉语"加油、加油"的喊声,原来是"JEST"其他工作人员在关键时刻为July鼓劲。在一片"加油"声中,July动作明显加快,然后及时将已燃的竹絮取出,轻轻地吹一口气,火苗就一下子蹿了出来,大功告成!

离开苏比克的时候,我们在回味阿依塔族人绝技的同时,热带雨林中的中文招牌依然在眼前浮现,菲律宾人喊出的汉语"加油"声也似乎继续在耳边萦绕。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旅游,阿依塔族人的传统生存方式已经与中国人的现代生存方式发生了某种联系,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吧。

关键词

生存(survival) "命不过三"

中国老话说"事不过三",外国人则有"命不过三(rule of three for survival)"的说法:

⑴ 人在超低温下生存不超过三个小时(Humans cannot survive more than three hours exposed to extreme low-temperature)。

⑵ 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生存不超过三天(Humans cannot survive more than three days without water)。

⑶ 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不超过三周(Humans cannot survive more than three weeks without food)。

在危难之中,人们除了面对上述的恶劣环境,还要保持镇静才能增加生存机会,特别要克服以下六种内心情绪:恐惧(fear)、焦虑(anxiety)、惊慌(panic)、愤怒(anger)、抑郁(depression)、孤独(loneliness)。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