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谚语
关键词
经验(experience)与体验(personal experience) 眼见为虚
"经验(experience)"是人类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常常是"第二手的经验(second hand experience)";而"体验(personal experience)"则强调亲身经历,也可以说是"第一手的经验(first hand experience)"。在"第一手经验"和"第二手经验"之间我们更相信哪一个?请看上面的图片。这张图片的圆圈貌似在转动,但其实这是一张完全静止的图片,是你的眼睛产生了错觉。有经验的专家会告诉你,让这些圆圈停止"转动"的方法是,紧紧盯住每个圆圈中心的黑点,那么图案便会停止转动。所以,所谓"眼见为实"要看有多少双眼睛目击并证实了。如果只是你个人的体验,说不定"眼见为虚"呢。
离开巴厘的时候,我在下榻的喜来登酒店房间内收拾行李,无意中在桌上发现了个塑料牌子,上面画着挂在窗户上的裤衩背心,又套印着一个公路上常见的禁止通行的红色圆圈标志。这幅画下面印有英、法、德、荷、印尼、日六国文字的说明,在最底下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手写体中文:"挂衣服的绳子在洗衣间",似乎是另外加上去的。看了这幅画和说明,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我似乎更加体会到了中国人和中文的影响力,也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人并非是在窗台上晾裤衩的始作俑者。
国内一本畅销书(bestseller)叫《带一本书去巴黎》,我在法国却没有看见多少中国游人真的拿这本书逛街。不过我在柬埔寨(Cambodia)的暹粒(Siem Reap)确实看见有法国游人拿着一本中国人写的书朝拜吴哥寺(Angkor Wat)。这是本早在1903年就已经翻译成法文的书,法语书名是《Moires sur les coutumes du Cambodge》,原作者按照法国人的拼法是"Tcheou Ta-kouan"。译者是大名鼎鼎的法国探险家(French explorer)Paul Pelliot(1878-1945),中文名字叫"伯希和"。伯希和除了精通汉语以外,还通晓英语、德语、俄语、波斯语、藏语、阿拉伯语、越南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吐火罗语等。《Moires sur les coutumes du Cambodge》这本书并不是原文简单的翻译,伯希和加上了自己研究的成果和详细的注释。20世纪20年代在巴黎师从伯希和的中国学者冯承钧将这本法文书又译为中文,自此许多中国人才意识到《Moires sur les coutumes du Cambodge》其实就是成书于1297年的《真腊风土记》,Tcheou Ta-kouan乃是元朝地理学家周达观。我在吴哥古寺向小贩讨价还价,花了六美元买到了中文版的《真腊风土记》。
一说起"真腊",我先想起毛泽东那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有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腊象"。这句诗中的"腊"字令人费解,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认为"腊象"可解释为雪后的秦晋高原如真腊的大象奔驰。而古典文学大师周振甫先生则以为"腊"可能是"蜡"之误,取白蜡之白,形容雪后的山姿如奔驰的
Corner of Cultural Quote
文化小品部落格
当我们向上帝迈近一步,上帝会向我们走近七步(When we take one step toward to God, he takes seven steps toward us)。
印度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