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率为什么要不断调整 利率市场化(1)

每天学点金融学 作者:严行方


银行利率经常会调整,目的是要更好地适应资本市场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是必然发展趋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都由交易双方自主确定,中央银行只是通过调控基准利率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实现调整货币政策的目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过去都曾经实行过非常严格的利率管制。利率管制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各种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利率管制越来越脱离市场需求,表现为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甚至阻碍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市场利率化就已经在全球初露端倪。有些国家“默许”银行等金融机构挣脱利率管制束缚,有些国家则干脆逐步放松甚至废除利率管制。

例如,在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美国从1980年开始分阶段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并且在1986年1月取消了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上限,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与此同时,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基本取消了贷款、存款利率限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并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对许多成员国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那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现有利率体系的合理、间接金融要向直接金融转化;对银行体系有一套审慎的监管制度。

有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从1986年开始允许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上浮动,这实际上已经迈开了利率市场化步伐。198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当时的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浙江省温州市作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试点城市。10年后的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开始稳步推进。

我国从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有:

利率市场化是整个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环节

经济自由化必然要求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又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利率体制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先建立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然后才能推进利率市场化

只有首先建立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才能有效实现间接的金融宏观调控,避免因为放开利率而导致经济不良波动。

利率市场化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也就是说,必须在立法指导下实行利率市场化。这一点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特别受到重视。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例如,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在美国经历了70多年,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经历了20年时间。相反,阿根廷想用两年时间进行“爆炸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结果被碰得头破血流而宣告失败。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有周密步骤安排

例如,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酝酿修改1933年《银行法》中的利率管制上限开始,到1986年完全废除该条款,长达20年。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银行法》中明确提出,取消该条款准备用五六年时间来实现。韩国也是用6年时间、分4个步骤来推进这项工作的。

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有的国家是先放开存款利率,然后放开贷款利率;有的是从国债利率市场化入手,扩大到存贷款利率和贴现率;有的则以扩大银行利率自主浮动范围为起点,让基准利率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然后逐渐让浮动利率与市场逐步接轨。

要通过金融创新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来实现。例如,在规避利率管制过程中,大额可转让存单等金融工具的出现会模糊管制利率和自由利率之间的区别,从而变相使得利率管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