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一段时间里,很容易得病。在医院常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只要上几天幼儿园就会生病,家长非常忧虑。此时医生总会耐心地为家长解释,其实家长不必过分担心,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个阶段,不是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照顾得不精心,而是孩子在家里被照顾得过于精细,反而不容易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孩子不可能生活在没有细菌、病毒的环境里,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所以孩子要适应各种环境,逐渐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免疫力)。
幼童的免疫力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从头说起:孩子出生后从母体获得一部分免疫力,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岁左右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开始逐渐消失,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建立,但孩子就像小雁一样,不可能永远躲在父母的羽翼下,他们早晚会像大雁一样翱翔于蓝天。幼童初入园时不断生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蜕变过程,免疫力在不断生病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当他的免疫力健全后,就不爱生病了。所以今天要把这其中的道理讲给大家听,让家长放松心态,不要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免疫过程,而耽误孩子的幼儿园教育。即使孩子得了病,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用药很快就会痊愈,大概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孩子在反复感冒的过程中就建立起自己的抵抗力,慢慢地孩子就不容易得病了。如果孩子一生病,家长干脆就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总是不能建立自己的抵抗力,那么孩子总有走到集体生活环境当中的时候,当孩子上小学时又该怎么办呢?如果您的孩子确实比幼儿园其他的孩子明显容易感冒生病,这种状况您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请医生开一些增加孩子免疫力的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刚上幼儿园初期的不适应。
怎么养孩子不生病第二章常见问题好调养2 脾胃是孩子疾病的重要防线
孩子体质较弱,容易得病,尤其容易被流行性疾病感染,比如手足口病、甲流、腮腺炎、水痘、痢疾等。往往是幼儿园里有一个孩子得了病,就会导致很多孩子跟着得病,最多的时候见到一个班三分之二的孩子感染了同样的疾病,这说明了孩子比成人免疫力低,易患病,应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从中医角度讲,幼儿是五脏全而未成,也就是说孩子的肺脾功能是不足的。肺在中医理论中有主管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有主管卫外的功能,也就是抵御外来疾病入侵的功能,因此肺气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鼻炎甚至哮喘。脾胃在中医理论中有主管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人的消化功能在身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消化功能旺盛,气血才能充足,这就是中医理论中“脾胃是后天之本”的含义。脾胃功能正常,气血才能充足,才能补足其他脏腑,如肺脏的不足。脾胃功能虚弱的人,很容易出现厌食、食积、腹泻、便秘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减少人体的气血,影响了其他脏腑的健全,导致了肺气的更加不足,孩子就更容易得病。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易感孩子,往往面黄肌瘦,不爱吃饭,这就是典型的脾胃不足现象,这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中医是以健脾益气为主,脾胃功能健全了,人体的气血充足了,孩子自然不容易得病了。药物治疗要根据不同孩子身体状况的不同,辨证施治。
同时家长可以采用一些捏积按摩等简单的手法促进孩子脾胃运化。饮食上家长一定要记住采取清淡饮食,禁食寒凉,不食油煎或过于油腻的饮食,寒凉和油腻的食品都会对幼儿脾胃造成损伤。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总是认为高动物蛋白的饮食对孩子有益,总是给孩子喂食大量的鱼、肉、蛋、奶,可孩子非但没能强壮,却被家长养得面黄肌瘦。医生在临床上总要费尽口舌地劝告家长,动物蛋白是好,但过犹不及。对于孩子来说,动物蛋白要比青菜、谷物杂粮难于消化,饮食是要有比例的,动物蛋白的摄入是要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