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彼此身上看见孤独(10)

当贝利遇到艾丽斯 作者:(英)贝利


那是1956年6月间的事。几天之后,艾丽斯就要动身前往爱尔兰,在小说家伊莉莎白?鲍恩家中做客。(这两位女小说家那阵子忽然变得要好起来,亲昵得就像一对姊妹。)我则留在牛津,负责处理房子的事,诸如议价、付头款等等。一切都很顺利,眼看房子马上就要成交了,中介商忽然打电话来通知我说,卖方已经改变心意,他不想按照我出的价钱把房子卖给我;他现在决定待价而沽。显然,他已经听说有好些人对这栋房屋感兴趣。我晓得,艾丽斯迷上了这间房子――爱它简直比爱我还要深,这几乎让我感到妒忌。我承认,我对房地产买卖的技巧确实一窍不通,但我还是忍不住生屋主的气,因为我觉得他欺骗了我们,尽管中介商认为,卖方的这种作法是正常的,无可厚非。我告诉中介商,我们会遵守我们出的价钱。隔天,他打电话通知我,屋主决定把房子卖给出价比我们高的人。

再过一天,艾丽斯就从爱尔兰回来了。一到家,她就给我打电话,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她跟伊莉莎白?鲍恩在科克郡一栋名叫“鲍恩坊”的古老宅邸,共度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她们俩从早到晚坐在屋里,一面喝健力士黑啤酒和白兰地一面聊天,快活得不得了。平日,艾丽斯不喜欢打电话,除非有急事要联络,但今天从爱尔兰回来,她却显得异常兴奋,拿起电话来就不肯放下,讲个没完没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告诉她,坦墩村那栋房子已经落入别人手中。不料,她听到这个坏消息却一点都不以为意,心平气和,一如当初我把她心爱的“喜临门娇娃”汽车撞毁时那样。她用哲学家的口气安慰我,看开点吧,不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强求也没用。直到今天,有时我心里还会这样想:这两桩意外事故,比起我对她付出的无限关爱,似乎更能够促使她下定决心嫁给我。结婚之前同甘苦、共患难,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也许还有其他因素,促使她拿定主意跟我结婚。成亲后,我们常去探访那时已经迁居到牛津的伊莉莎白。艾丽斯告诉我,她在爱尔兰做客那段日子,伊莉莎白对她这个小姊妹的感情生活,似乎很感兴趣――她总是带着爱尔兰人特有的好奇,向她探究这方面的事情。也许是受到健力士黑啤酒或白兰地的影响,艾丽斯一反常态,敞开心怀向伊莉莎白倾吐心事。偌大的一栋房子,除了园丁和一个年轻的厨娘,就只有她们俩居住,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姊妹很自然就打开心胸,互相诉说起心事来。伊莉莎白告诉艾丽斯,她的婚姻生活颇为美满,尽管当初亲友们(尤其是文艺界的朋友)都不看好这桩姻缘,因为他们俩并不相配――她丈夫是个好男人,但没什么情趣。结婚前,她和丈夫就已经决定婚后不要生孩子。伊莉莎白要专心写作,没工夫生儿育女;二次大战期间,她丈夫曾经在西线战场上打过仗,看尽人生悲剧,实在不想再把一个无辜的新生命带进这个丑恶的世界来受苦。跟艾丽斯不同的是,晚年时,伊莉莎白对当初的决定感到颇为后悔――这种心情偶尔显现在她晚期的作品中,宛如灵光一现,令人动容。丈夫死后,伊莉莎白肯定更加感到孤独,更加渴望家庭生活――小时候,还不满12岁,她父母亲就已经过世了。

这两位平日个性都非常刚强、拘谨,甚至带着些许男子气概的女小说家,在潮湿、宁静的爱尔兰乡野某栋房屋共处的那段日子里,却能够敞开心怀、互相倾吐心事,此情此景着实让我非常感动。每天早晨起床后,她们各自工作――那时艾丽斯和伊莉莎白都在写一部小说。吃过午餐,两人聚在一块聊天或结伴开车出游,然后吃些点心,继续写作。这两餐她们通常都喝红酒,但对伊莉莎白来说,一天中她最快乐的时光――她晚近的作品《 小姑娘们 》(The Little Girls )对此有颇为详尽的描写――是傍晚6点钟的饮酒时间。她以揶揄的口气管这个时段叫“快活时光”,因为她喜欢美国和美国人。在这样的时刻,她需要一位她所谓的“酒肉朋友”陪伴她。巧的是,那个时候她的两个老朋友刚离开她居住的杜尼雷尔镇,而她自己不久后就要把祖传的房子卖掉,离开爱尔兰故乡。艾丽斯的来临正好填补这个空当。这件事,她也向艾丽斯诉说,并从这个话题,两人不知不觉地谈到了另一个问题:人生中的重大抉择究竟是如何做出的。对伊莉莎白来说,独个儿离开家中,没有丈夫在身边相伴、扶持,肯定是一桩非常痛苦的经验。“以前,连买一双鞋子我都得问问亚伦的意见。”她告诉艾丽斯。这一生中,她经历过的最悲惨时刻,是有一天晚上在鲍恩坊,一觉醒来,发现丈夫亚伦一动不动躺在她身旁,早已气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