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舞动海外的“资本手”(3)

万科真相 作者:魏昕


到了2007年,万科顺利跨过200亿门槛,郁亮也入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正式成为地产大佬俱乐部的关键成员之一。

郁亮利用海外融资渠道的能力其实早就获得业界认可。

如前文所述万科与德国HI合作一例,双方合作条款即规定:“项目回款之后,万科将以同业拆借利率再加几个点的利息赎回股权。”这被视作中国首例“变相海外贷款”:以股权形式取得境外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巧妙地避开相关的管制要求。

后来,舆论认为这是郁亮出于对政策的敏感。而郁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HI的合作为“典型的国际融资”,并无特殊之处。但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金融领域,尤其是地产融资领域,一贯沉稳的万科确实开始了吃螃蟹的尝试。”

当时更有媒体指出:“王石时代,万科致力于‘慢工出细活’,完善治理解构、做减法、建立尊重员工尊重客户的企业文化;郁亮时代,开始挥动资本大旗,‘乘法速度’箭在弦上。”

随后,万科与HI先后合作六个项目,又与新加坡RZP合作,在成都、沈阳、无锡等城市合作开发项目。有人称此为“万科在海外融资上破竹之势蓄积已满”。

2006年7月,虽然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被称作“楼市限外令”的171号文件,挡住了疯狂涌入中国的外资,也给了正在积极和外资合作的国内开发商一个措手不及,但以韧性见长的郁亮倒没灰心沮丧,“权当练手好了,总有一天能用到。”

对资本彻悟的郁亮,与王石的自信颇有一脉相承之味。

3.首开国际融资新模式

身为万科资本操盘手,郁亮曾针对万科借力海外资本表示:“海外融资成本很低,利率才百分之一点几,即使加上中介手续费等也才百分之二三而已,比国内低多了。”显然,上文内容表明万科借力海外资本的用意有多重。

2004年7月,万科发布公告称,与HI签订合作协议,为即将开发的中山万科城市风景花园项目(以下简称“万科中山项目”)融得3500万美元。项目回款之后,万科将以同业拆借利率再加几个点的利息赎回股权。

方案一出,它受到的关注不只来自房地产业界,很多大型公司的CFO都对这种融资创新感到兴奋好奇。业内将其称为“变相”贷款:以FDI(外国直接投资)之名,行商业贷款之实。

当时有分析认为,“121”文件出台后,银行收紧对房地产公司的贷款,窥伺中国市场许久的海外资金得到了最好的进入机会。在万科与HI公司合作之前,国内房地产商与海外资金合作大多是以股权融资,海外房地产基金以资金入股房地产项目,共享利润。万科开了房地产企业从海外银行贷款的先例。

至于万科如何躲开外汇管制、获得海外银行贷款的奥妙,更为外界所瞩目。

根据《中国企业家》当时的报道资料,大致过程如下:

作为专注于房地产投资的银行,HI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一条经验:“必须抢在别人前面进入才能抢占先机。”HI执行董事(芬克)把与万科的合作称为“两年迈出的第一步”。

据这位董事介绍,这两年HI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住宅市场的发展潜力最大,商业办公项目已经有点过热了。”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HI条件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做住宅项目又要是国内大型开发商,万科很自然地出现在HI的谈判对象名单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