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架1(1)

奥巴马的书架 作者:(日)松本道弘


改变从这里开始

甘地在本书的前言部分这样说道:“在这里,我只想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谈一些体验。我的人生就是由这些体验构成的,因为是谈自己的感受,所以就采用了自传的形式”。在甘地着手撰写自传时,朋友曾提出这样的忠告:自传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形式,请一定要谨慎行事。于是,甘地接受这个忠告,在撰写自传时并没有采取自传惯用的体裁。因此,在这部自传中,我们看不到对于甘地反英独立运动的丝毫描述,甚至是1930年3月发动的那场最知名的“食盐进军”运动(抗议英国殖民政府食盐公卖的运动)。甘地在自传中讲述了自己为了追求真理而进行的自我控制和精神历练,就像是讲述平常往事一样。甘地用自己的意志力坚持奉行严于律己的生活制度,这就是他“对于真理的体验”。在书中他说道:“在过去的30年里,我一直为此而努力,渴望早日修成正果。”所谓的修成正果就是指“实现真我,从人类的禁锢中解脱,去侍奉神明”。虽然后人给了甘地“圣雄(伟大的灵魂)”这样一个神化的圣人称号,但甘地决不是什么神,他是和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人。这些都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深切的感受到。

在非美国人中,圣雄甘地无疑是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人物。

首先,奥巴马的代名词“change”就是从甘地的这句名言中获得的启发:“你必须实现自己想在世上所见到的变化”。2008年10月2日,就在甘地诞辰日这天,奥巴马向甘地财团传达了自己对甘地的敬意。奥巴马希望改变后的世界,是一个超越了人种、性别和社会地位的和谐社会。而甘地主张的“非暴力不抵抗”,祈愿的是印度的独立与和平。因此,奥巴马的想法刚好与甘地的理念不谋而和。

甘地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甘地认为:真理就是神明,这是全人类共通的,不论人种和宗教的差异。不管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印度教,只要遵从了这一点就是正确的。神明只有一位,但抵达神明的道路却有很多条。

甘地身为印度教徒,却精通其他所有宗教,他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视点来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因此,也只有甘地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此外,甘地还说过:能否到达真理,最重要的是不要伪装自我,而要去克服自己内心的懦弱和不安。在本书中,甘地以“我对真理的体验”为题,将自己的经历毫无保留地袒露给读者,没有伪装,也没有惭愧。这就是甘地。

在总统选举中,美国人民选择了奥巴马,因为在他们看来奥巴马最适合高喊“change”。接下来,就看奥巴马能否像甘地一样,忠实于自己心中的理想,毫无伪装地坚持“change”。而我则会一直关注事情的进展。

【英语达人点评1】

扑灭麦凯恩之火的水

现在重读《时代周刊》(2008年10月27日版)在总统大选之前刊载的封面人物文章,仍会感到意犹未尽。报道称是否拥有总统应具备的“器量”——亦可称之为气质(temperament),决定最终的胜败。

“性格”一词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一眼望穿的“personality”;另一层是隐藏着的“character”。前者又叫面具(persona),它同帽子(hat=和personality一样能被看到)一样能被轻易识别,因此是风性的(容易改变)。而后者是指气质,它接近于脊椎、骨气等看不到的人的本质与器量。人的骨头钙含量高,所以是石性的。政治家本来应该是石性的,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石),而不能像演员和记者那样,变色龙般地根据角色需要不断改变气质,立场——但是,很遗憾的是像这样墙头草似的政治家却在逐渐增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