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人本概念(4)

人本教练模式 作者:黄荣华


道家的宗师老子说的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人的两面,第一句是:"为学日益",意思是你学习身外的知识,会天天有进步,有收获。第二句是:

为道日损",也就是说你要求"道",天天要甩掉一些东西,天天有损失。

某些概念甩掉了,某个习惯甩掉了,某个自以为是的观念甩掉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甩掉的是旧框框,产生的是可能性,损失的是过去,得到的是未来。不言而明,"为学"倾向于外,"为道"倾向于内。

增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经历,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胎教的时候读唐诗,是想让下一代能够熟读唐诗。然后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攻读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种知识,学习经济、市场、财务等专业技能。"为学人本教练模式日益",人长大了,知识也丰富了,立足社会的技术也掌握在手了。

如果一个人将所有的东西形诸于外,而忽略内在的素质,没有良好的心态,那么这个人将是残缺不全的,残内而坚外,所行所为容易走偏,也很容易陷入痛苦,并且让别人也产生痛苦。这一点,《礼记》中的《经解》

说得再明白不过:"《易》之失,贼;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

也。"《周易》的思想是从科学到哲学,涵盖广阔,玄妙无穷,熟知《周易》便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然而,一个人手掐八卦,未卜先知,别人未知未觉,他却知道了一切,如果他的心术不正,那别人就大祸将至了。所以说,通晓天文地理固然重要,做人更重要,居心不良的人,其知识越多,做坏事的本领就愈大,于是就"《易》之失,贼"了。清静精明、细致入微而又不悖正道,那才是深刻地理解了《周易》。

不少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会同时考察内外:能力是基础,心态是关键。有位企业家用人的标准是德为先,所谓"德",就是对人才内在的感觉和评价。他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个标准:一辆在路上飞奔的汽车,如果方向跑偏,速度越快,毁灭性就越大。

一个完整的人,必定是内外兼修,由里及表,和谐统一。这就像练武功,知识和技能犹如各种套路,攻读 MBA,取得专业资格,掌握了一门技术,都不过是学会了其中的一种套路,如果缺乏内在素质,这些套路就会成为花拳绣腿,难以让人心服口服;心态和素质就像是内功,内功练好了,套路才会发挥强大的威力。武术上讲练剑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却能令对手感到剑剑威风,震慑心魄。在企业界,手中无剑心中无剑的当属那些才能卓著的领袖,他们不一定熟悉企业每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却能凭借内在的魅力和领导才能赢得众人之心,成为领导众多专家的专家。在市场营销中,对产品不提只言片语,却能够让别人心甘情愿购买产品的人,一定是超越了产品、靠内在素质制胜的营销高手。

所以说,内外一体,不离身心,若有偏废,人不完整。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安身立命之本是既要学套路,更要练功法。教练也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帮助被教练者很清晰地看到内外两个方面的重要性,能够区分清楚内外的状况,看到它们与生命的必然联系,同时内修固本,外练强身,有效地达到人生的目标。

人生三端人本教练模式根据"人"的字形,将人分为相应的三端,顶端用英文(因何)来表示,也就是"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会这样",探究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行为依据的动机以及人生的目标;右端是"How"(为何),"怎么样"的意思,表示人们采取的态度,或者做事情的出发点;左端是"What"(用何),究竟该怎么做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工具 如果把"Why"定位为人生的目标,那么"How"是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则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实现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