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人本概念(11)

人本教练模式 作者:黄荣华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有两个条件,一方面是领导者在信念上有转变,真正看到"要我做"的不足和"我要做"的价值,在心态上愿意实现这个转变,"我要做"才可能在企业中发生;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也要有信念和心态上的转变,内心愿意,积极主动,"我要做"才能够成为现实。

教练的作用发挥在调适的阶段,教练是调适的有效工具。从教练的核心原理中,可以看出教练就是在做调适性的工作。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解释教练的核心原理:你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态,从而有相应的行动和成果,信念和心态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和状态,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和成果。只有打开信念,改变心态,才能在变革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化不安为创造力。

信念行为成果教练的核心原理教练和调适性领导力原本属于互不相关的研究实践成果,但它们在调适性上走向一致。海菲兹区别技术性和调适性,让人们看到适应性挑战的本质和应对之策,教练技术的可操作性,让人们有了调适的工具,两者贡献的方向是一致的,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人们适应变革,创造未来。

教练通过对话,调适对方的信念和心态,对方在被教练的过程中自己找到答案,拟订行动计划,创造出符合目标的未来。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是互动双向、互相信任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目标是达成被教练者的目标。因此,教练不同于顾问、心理辅导和培训等专业技能,教练也不是扮演权威的角色。

人本教练模式对事不对人"是顾问的做法,也是技术型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方式。

顾问的工作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为对方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帮助对方解决问题,顾问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教练不提供答案,而是激发对方自己得出答案,教练不一定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但他一定是教练人的专家,关注点在完成任务的人身上。

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着重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倾向于集中解决旧的问题和旧的痛苦,通过舒缓对方的情绪,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协助对方纠正行为。教练则是着眼于未来,关注目标的设定和未来的行动。心理治疗倾向于应对有心理障碍或者功能失调的人,教练是帮助功能正常的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尽管在教练领域内有权威,也就是说,教练可以通过专业的积累成为行业内的权威,但是,在做教练的时候,教练不是扮演权威的角色。组织中的权威一般运用监控的手段,强调管理和指导。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不存在监控,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学习,深度挖掘。教练的方法不是命令、监控和指示,而是启发和挖掘。

教练也不是培训。培训师告诉人们自己知道而对方不知道的事情,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教练帮助对方发现他自己身上的优势和盲点,挖掘他已经具备的东西。从下图可以了解其中的区别:教师或者培训师的焦点在我",讲的是"我"知道的知识,教练的焦点是"你",开发的是"你身上的潜在资源。

不同角色的对话焦点我教师培训师指导员管理者顾问师傅你教练综上所述,人们在面临调适性问题的时候,需要运用教练技术来进行调适,但教练不停留在调适阶段,最终激发对方采取行动,达成目标。调适是过程,教练是手段,成果是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