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杀不是为了毁灭自己

小时代心理学 作者:(韩)河智贤


据统计结果表明,20岁到30岁人群最多的死亡原因就是自杀,在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国家中,自杀的增长率高居首位。这些现象让社会学家和舆论界对轻视生命的话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据说导致自杀率逐年走高的成因,是出于互联网上一些形同“自杀俱乐部”的社区或论坛的蛊惑和怂恿。那些怀有猎奇心理或自负心理的网民通过各种隐蔽的渠道汇聚于此,相互讨论与自杀相关的话题。不过,我在和他们的一一交谈中可以发现,他们对生命的态度较之平常人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处在自杀的魔咒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人们一般经历失恋时,都会以饮酒、旅行抑或是长期的关掉手机不与外界来往,从朋友处寻得安慰等方式来让自己走出痛苦的阴霾。一些人会以“攻击是最佳的防御”这种心理,结交与前任伴侣类型完全不同的人,就此重新出发,从而让自己重获生机。不过,最近一部分年轻人会因分手的理由,冲动且轻易地选择自杀。难道是期望值过高导致失望的程度让内心更难以承受吗?

在失恋这个问题上,相信很多人都深刻体会过那心如刀绞的伤痛,而且在分手后心里总会有无法抹去的伤疤。事实上,除了当事人,没有人会在意你这段感情的过程。尽管如此,一些人还是会觉得分手这件事除了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之外,自尊心也深受打击,脆弱的承受力与顽强的自尊,让结束生命的想法呼之欲出。试想,如果在理智地深思熟虑后,这种冲动和鲁莽是否仍能得以实施?死亡真是自杀者真正想要得到的结果吗?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但这毕竟只是试想,在万念俱灰以及强烈的报复欲驱使下,他们的想法迅速转变为行动,于是现实中接二连三的自杀事件纷纷跃入我们的视野,继而成为舆论的话柄。

为了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关注,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对方,自杀这种极端的方法的确也发挥着较为显著的效应。当看出对方想要与自己提出分手的迹象时,往往在大吵一顿之后,某一方就会以服药或者割腕的自残手段来夺取主动权,并且他们从不例外地会将自己的这种行为告知对方。似乎伤势越严重,就越能让心里的委屈得到发泄。当看到对方的愧疚时,企图自杀的人便心满意足地达到了目的。

取得过一次成功的行为会迅速地刻印在此人心中。其中所伴随的满足感越强烈,就会刻印得越深越快。这就导致了当再次发生类似的矛盾,抑或与其他人交往时,这种自残行为就会成为惯常路数。不过,这种行为也并不是百战不殆的,经过反复不断的使用后,对方的反应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强烈,甚至会出现抗拒心理。然而付诸自残行为的人为了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的,其手段的危险性也会随之提高,如果过去通过服用解热止痛剂和安眠药来制造威胁,那么后来很可能会发展为服用农药甚至是更致命的有毒物质。

不是真正怀着一死了之的目的,而是以控制彼此间的关系,达到警告、威胁、逼迫他人妥协的目的所采取的自杀行为,我们将其称为“自杀姿态”。然而,此类行为因其本身的危险性,当问题变得严重时,生命的存亡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我们将来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并且有许多未曾体验过的感受,如果为一时涌上心头的愤怒,抑或是想把对方变为己有的强制性心理而做出冲动鲁莽的行为,无异于是在玩火自焚,咎由自取。

人生这场游戏,只要开始了就无法再按重播键。更让人惋惜的是,姿态性的自杀者,其目的是想让某人一生都无法抹去自己所留下的阴影。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逐渐忘却这件事所带来的伤痛,早晚有一天会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于是,那些企图用自杀来给别人施以压力的人,就像是死了两次,一次是自己的灵魂从大地上消失,第二次是从他人的记忆中消失。

我并不是想要把自杀定义为无条件的罪恶。因心如刀割般的悲痛,或是受尽了罪恶感与绝望感的折磨而企图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人有很多。生活变得越来越压抑沉重,而伴随着的,便是越来越多的人被绝望掏空了信念。自杀对他们而言,也许真的就是唯一的解放,又是逃离灾难的“紧急出口”。

不过,这种类型的人会因人际关系中的裂痕而导致自尊心受到伤害,在无法容忍的情况下,维护自尊心的欲望就突显得愈发明显,从而到达摧残自己的地步。这就像刚买的一辆新车因小小的摩擦,而留下了突兀的划痕,一些偏激的人会气急败坏地故意将车弄坏,就此断绝对新车的迷恋心态。然而,对他人的控制欲望,以及为引起他人在感情上的震动而做出的自杀行为更是危险至极,这属于暴力性的自爱方式。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顺顺利利地走过一生。不过可惜的是,当人们游离于现实与幻想之间时,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让人烦恼甚至厌倦的缺憾,并且脆弱敏感的内心又极容易受到伤害,从而让生活脱离轨道。假如因为受到一次伤害,就要了结自己的性命的话,那么一个星期至少要自杀三四次,所以就此结束这场冲动的游戏才可以。如果真是按照这种思维惯式,那么,估计在地球上的六十亿人口中,没有一个人能跑到人生的终点。

   

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就因为挨了他人的一拳,不等向对方提出较量,就宣布投降的必要性。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与不足点,人的心就会变得更强大。如果感到累了,就深吸一口气,坐到树荫底下的长椅子上,让风划过自己的耳边,让自己冷静一下。不要把自己想象成城市中百年孤独的主人公,更不要像中了弹稍纵即逝的临时演员。生活就是因为存在展开意想不到之面的可能性,才充满了趣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