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创业谋略(2)

创业论语 作者:李书文


创业之初,离不开深思熟虑,离不开广泛的意见讨论,不可急于求成,贸然进入。  

不打无准备之仗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创业之初,以下问题不可不想清楚。

一、是不是合法创业

在《赢在中国》比赛中,大家对我踩红线有很多争论。其中在蒙牛牛奶义卖那一场,马云点评说“我希望你永远记住,在商业中有些底线是永远都不能碰的”,总决赛时柳传志也给予了十分严厉的提醒和忠告,现在想来真是雷霆万钧。有些事,真的是永远也不能碰的,一旦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创业者要先摘掉“法盲”的帽子,创业的每一步几乎都要与法律打交道。销售时,和消费者形成法律关系;进货时,和上游厂家形成法律关系;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管理时,和他们形成行政法律关系。而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如果有不合理和不合法之处,虽然很多时候不会马上暴露出来,但是一旦爆发,负面影响将会非常巨大,到时候再来解决恐怕就为时已晚。

一些创业者总想钻法律空子、贪占一些小便宜,比如以侥幸心理雇用黑工、不给员工上必要的保险﹑没有必要的消防措施等。一旦出问题,损失将大得难以承受;即使偶尔得逞,也注定不会走得太久。二、有没有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起

创业者通常眼高手低,往往看这也能赚钱、那也能赚钱,常常听说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然而,等深入到一定程度后,方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都与要求相差甚远,以致创业失败。

大部分创业者不是白手起家就是资金有限,经不起折腾。尤其是创业之初的那些自信,一旦遭受摧毁,其他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业者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或业务,这样才能很快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也更容易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个好头。

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什么商品有市场、消费者有什么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方向,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这就叫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做熟不做生,良好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这是一笔无形资产,也是克服创业恐惧的良方。三、有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

在国外做生意,通常要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作专项调查,进行市场细分。而国内的很多创业者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作系统的市场分析,却也不愿意花一点调查费用,往往拍拍脑袋凭直觉来决策。

很多人会说,创业首先是要生存下来,哪有钱去做什么市场调查,依自己的经验做没错,摸着石头过河也不会怎样吧。在我国,创业成功的比例仅为3%,97%的都会失败。大部分失败的创业者都抱有这种心理,对他们而言,创业只是一时冲动。

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细分?

从创业者的角度看,由于自身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聪明的创业者必须有选择地去经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经得住各种诱惑和不确定性。大多数时候,如何选择和判断是创业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需求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何况是资源和能力都有限的创业者。看到某些创业者要为全世界所有人提供他们的产品,我不禁哑然失笑:多么可怕的定位呀!

科学的市场细分是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选择什么、放弃什么的基本依据。只有进行市场细分,才可以找到市场机会,找到准确的市场切入点。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讲,完整的产业链都是很长的,初进入行业的创业者不可能采取高举高打的全方位策略,只能从产业的某个横切面开始,而这正需要进行市场细分才能找到入口。四、有没有贪多求全

许多创业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容易头脑膨胀和冲动,开始贪多求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机构设置上应有尽有。有些创业型公司,诸如公共关系部、企业形象部、战略部等各种部门一应俱全,其实大可不必。我认为,创业型公司有三个部门就够了——一个市场营销部,一个财务部,一个综合事务部。

第二,在业务上贪多求全。有不少创业型公司在初期从营销做起,或者是做某个品牌的代理起家,通过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商业的全部秘密,可以大干特干了。于是用还比较薄弱的资金盲目地进入这个产业的上下游,比如原来做营销的,开始介入到上游做研发和生产,介入到下游做物流和安装。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大多以失败告终。

第三,在经营战略上好高骛远。创业初期的经营战略一般是以利润和现金流为主。随着创业的深入和业绩的取得,创业者就开始好高骛远,试图以利润为主转向提高市场占有率或市场知名度、美誉度等其他方面。

创业者不仅要在逆境中懂得坚持和执着,具备韧性和耐力,更要在顺境中懂得取舍并经得住各种外在的诱惑,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同等重要。五、如何融资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刚创业的小公司,有两样东西随时都会发生短缺——资金和人才。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如何融资,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融资的渠道不是很宽。无非是朋友间的拆借、银行的贷款、对上下游资金的暂时占有以及牺牲部分股权来引进资金股东等。

我认为,在创业初期,一定要注意现金流与收支平衡的关系,不要盲目扩张,也不能贪多求全。慎重看好股权,不要动辄就牺牲股权来解决暂时的资金困难,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当然,引入战略性合作伙伴则另当别论。处理好上下游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解决资金瓶颈的良策。六、如何组建团队

市场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不能有效地组建一个彼此认同、高效率的经营团队是非常致命的。不可否认,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创业初期凭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可以取得小成绩,但如果不依赖一个强大的互补的团队,是无法取得更大业绩的。七、有没有把营销放在重要位置上

如果说,在创业中总经理只能选择一项工作的话,我给出的答案就是营销。德鲁克说过同样的话,他说企业只有两项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如果一个创业者不懂得营销,或者没把营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创业就很难成功。八、有没有把握好现金流

不管是大企业或是小公司,现金流一旦出问题必死无疑。这几乎已成铁律。反过来说同样成立,企业之所以“死”,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现金流中断。如何保证非常活跃的现金流,是总经理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创业之初必须深思熟虑的四大问题

既然下定决心要创业,就不要再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如果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和不自信踏上创业征途,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讲:这样的创业很难成功。

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无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在创业之初,有几个关键要素是必须要深思熟虑的,这样的思考对创业的成功大有裨益。关键因素一:先人后事

许多人之所以创业,或是基于一项新技术、一笔创业基金,或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其实,这些因素都不是最重要的。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群志同道合、互相认同的人。

也就是说,要首先具备先人后事的创业理念。具备这一理念的人,在创业之初做得更多的准备是找人;相反,不具备这一理念的人,则总是在考虑项目、资金和运营,反而忽略了人才问题。

有人说:等我开了公司再招人也不迟啊!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因为公司开张后再招人,只能招到一般做事的人,而不能招到创业伙伴。

所谓创业伙伴应具有以下标准:

第一是互相认同,彼此欣赏;

第二是互补,资源互补、脾性互补、风格互补;

第三是都不留后路,全力以赴团结创业。

想创业或即将创业的诸君,想想和你一起创业、一起踏向人类最具冒险性工作的伙伴在哪里?他们分别是谁?关键因素二:高度统一的核心价值观

有了一群创业伙伴,仅仅是创业第一步。虽然这群人互相之间有着一定的认同度,但离“高度统一的思想,对事业和团队有着宗教般的信仰”还有尚远的距离。要缩短这一距离,只有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和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

想起我们四年前创业时的第一次创业大会,十几个人在青城山喝了三天三夜的酒,争论得面红耳赤,只有一个议题:我们这群人为什么要创业?在创业中又要遵循什么原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