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作者弗里德曼说:“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孩子有竞争力——不管你是SOHO族,还是企业一般员工,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点中的一点:非常特殊、非常专业、非常深耕,或非常会调适;这是给你的良心建议——这年头不可能再有终身雇用了,只有终身受雇力。”怎样获得终身受雇力呢?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提高你的知性力,不断为自己补充新的能量。
有这样一则有关白龙马的寓言故事:传说,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头驴子和一匹马关系非常友好,驴子主要负责在家中推磨,马负责在外面运货。有一天,打算前往西天取经的唐玄奘相中了这匹马,让它做自己的坐骑前往印度取经。
这一去就是17年。待唐玄奘完成使命凯旋而归时,这匹历经重重坎坷的白龙马也成为了取经的功臣,得以加封晋爵,还被誉为“大唐第一马”。
功成名就的白龙马来到当年的磨坊看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谈起了西天取经途中见到的神话般的境界,驴子听了非常羡慕,不禁惊叹道:“太神奇了,没想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但是,那么遥远的道路,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
白龙马很平静地回答说:“其实,咱们走的距离差不多一般长,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我们都没有闲着。只不过是你一生一直围着磨盘一圈又一圈地绕圈子,永远没有走出这个狭隘的天地,而我这十七年里,驮着玄奘大师朝着遥远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走出了广阔的天地。” 驴子不由得自愧形秽,面红耳赤。
白龙马和驴子的不同经历如同公司里两类人,一类像白龙马一样,每天都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价值也不断得以提升;另一类就像驴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似乎一副忙碌的样子,其实每天都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能力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人生也就停滞不前。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公司的成员,有的人能够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有的人平平庸庸,有的人成就卓著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前很是卖力,为企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到了一定的位子、成了企业元老级的人物就产生倚老卖老、以功臣自居的心态: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一味想着向公司索取更高的职位和薪水,而对公司付出的智慧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少,从此职场之路越走越窄,也就很难成就新的事业了。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长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大将军,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应该得到提升。于是一天便在皇帝面前提起此事说:“我应该被提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哈德良是一个善于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皇帝,他认为这位大将军不具备担任更高职务的相应能力,便问大将军说:“爱卿为何由此想法?”
“因为我随陛下南征北战,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大将军很自信地回答说。
哈德良皇帝领着大将军来到驴棚前,指着其中的一头驴说:“亲爱的将军,你看见这头驴子了吗?它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但它们仍然是驴子。”
大将军听了皇帝的这番话觉得很惭愧,就默不做声了。
在职场中,一个人的经验和资历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进一步得到赏识和重用的理由。要想得到赏识和重用,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增长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用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相反,如果总是沉迷于以往的成就和骄傲中,认为自己想当年是多么的牛气十足,整天念念不忘自己“元老人物”“企业功臣”的身份,做事之前都要掂量掂量这件事是否适合自己这样有身份的人去做,就可能连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
老刘是某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算盘打得非常好,工作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因工作优秀、资历老被提拔为财务总监,享受着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电脑刚刚在我们国家兴起的时候,新上任的年轻人很快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并且运用到工作中,特别是在财务计算方面,电脑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老刘因循守旧,还是用算盘算账,比年轻人工作效率差好几倍,老刘感到压力重重,除了资历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比的,最终从财务总监的位子沦为公司所淘汰的棋子。
在工作中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加薪晋级的衡量标准。如果资历虽然最老,但只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工作,不能做出有实际意义的业绩,是不会受到老板重用的,因为企业需要的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自以为德高望重的老人。
我们应认识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我们可以从许多杰出人物身上看出不满足于现有位置这一共有特性,他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越大,他们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会越定越高;随着他们眼界的开阔,他们的进取心会越来越强。
当著名的世界球王贝利踢进了第1000个 球之后,记者围上来问:“现在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贝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踢进1001个球!”可以想象当贝利踢进第1001个球之后,他仍会不假思索地说:“踢进第1002个球!”这种永不满足的追求才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欲。
还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果说他仅仅满足于开一家小公司赚点钱,那么他20岁时就已经实现了;如果他想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这样伟大的目标在他32岁的时候也变成了现实。如果他没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志向,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可能变得碌碌无为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身价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今社会是不能仅靠资历吃饭的。那些认为自己资历老,但就是得不到老板赏识而感觉自己深受委屈的人,要明白有资历不等于有能力,有能力不得于创造了实际价值,委屈抱怨只能阻止自己前进的脚步,唯有认识到自身的缺陷,经常反思自己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做出不同寻常的成绩。
让你的投入带来知性附加值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处于同一起点、条件相差无几的同一公司的几个人,一年之后,他们之间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差距,有的人得到老板的器重,已经成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或被提拔到了管理层;而有的人却总是平平庸庸,一直还是当年的小角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差距呢?我们知道除了智商极高的少数天才之外,大多数人的禀赋都是差不多的,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知性力不同。知性力发掘得好,它可以让一个毫无背景、非常平凡的职场人脱颖而出,倘若不去发掘这一重要的能力,即便是一个有着很高天赋的人也会沦为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