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离开学校,但不能离开学习
在职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雄厚的知识素养和出众的工作能力成为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一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通过想象得到的,而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而获得的。一个人只有善于在工作中捕捉新知识,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结构,以此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工作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上个世纪初期,英国工人需要将牛奶亲自送到乡村订户门口。由于牛奶瓶既没有瓶盖,也没有封口,附近的山雀与知更鸟每天都会起早,抢在订户开门收取牛奶之前,偷喝新鲜的牛奶,这给订户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牛奶厂商为牛奶瓶加装了铝箔封口,起初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没有发生这两种鸟偷喝牛奶的情况。
但是,大概过了20年,附近的所有山雀竟然都学会了如何啄开铝箔封口,重新喝到牛奶,而知更鸟只有少数掌握了这种本领,大多数知更鸟不知道啄开封口就可以喝到牛奶。两种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异呢?
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山雀是属于群居的动物,习惯和同类和平相处,甚至编队飞行。当某只山雀偶尔发现啄破封口就可以喝到牛奶时,群居在一起的山雀会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学习、模仿掌握这种喝奶的新方法。而知更鸟在幼年时就有敌视同类中其他个体的倾向,它们各自固守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他雄鸟敢来侵犯,它会发起猛烈进攻。只有当其他种类的鸟对知更鸟构成威胁时,它们之间才会相互沟通,所以,它们之间很少会彼此学习新的觅食本领。
山雀与知更鸟两种鸟的差异让我们懂得越是善于学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越强,生存能力就越强。尤其是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今天,如果职场人士没有学习意识,不经常给自己充电,那么就会很快落伍,被这个时代的激流所淘汰。
有美国职业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知识折旧速度越来越快,这种趋势在IT行业表现最为突出,单一型的IT人才最易折旧,现在的人才需求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型的IT人才开始向IT+产品研发、IT+外语、IT+财会等复合型人才转变。
许多著名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认识到学习对于现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众所周知的IBM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在IBM公司总部的大楼上写有“学无止境”四个字,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并且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公司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虽然学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每天学习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因为厌倦情绪而逃避上课。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还想保住饭碗,或还想让自己的地位继续上升,就必须通过学习各种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即便现在薪水已经很丰厚,谋得了一官半职,在藏龙卧虎、新人辈出的现代职场,你也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千万不能认为,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拼搏,就有了吃皇粮的“老本”,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是没有老本可吃的,稍有懈怠,你就有可能被当成“废品”处理掉。
亚洲投资界的“超人”、华人首富李嘉诚,其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曾经有位外商这样问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 李嘉诚果断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还有位记者也曾问李嘉诚类似的问题:“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 李嘉诚的回答还是“靠不断地学习”。
李嘉诚虽然没有太高的学历,但他肯去求知,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争取机会和发展事业。从小时候,他就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习惯,无论经商、管理、英文,还是教育、医疗、政治、福利方面他都广泛涉猎,他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如果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可能达到成功。”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为其积累越来越多的经商资本、博取更多财富的机会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不管知识如何更新,学习都是让我们能够为自己开创一番天地的利器,如果沉溺在对昔日以及现在的表现的自满当中,学习以及适应能力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把公司当做个人成长的一所学校,从工作中学,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薪水而工作,更是为了得到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历练而工作,不仅仅为了现在的回报而工作,更是为了提高工作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保持较强的职场竞争力,获得知识赋予的财富和自信。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刻苦钻研,成为“专家型”员工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今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是高知识、高技能、高创造力、高责任感的专家型员工,而不再是传统经济中从事简单劳动、被监控的工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努力将自己锻造成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赢得职场竞争的主动权。
有着高超技术的斯坦门茨移居美国后,在一家很小的濒临倒闭的小公司任职,斯坦门茨发挥自己的才能很快使这个小公司兴旺发达起来。这时,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大功率电机出了故障,公司内的几位技术人员修了半天也没能修好,请了几位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找到发生故障的原因。最后他们请来了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端详了两天,仔细听了听电机运转的声音,就用粉笔在电机外壳划了一条线,告诉维修人员说:“打开电机,将画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就可以了。”人们开始不相信问题会如此简单得到解决,但维修人员按照斯坦门茨说的试了试,电机果然能正常运转了。斯坦门茨向老板索要一万美元的维修费,老板误以为他是在敲诈,便问他为何要这样高的费用。他回答说:“用粉笔画一道线并不贵,只要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却要9999美元。”老板被他的能力所折服,付给了他1万美元的报酬,并用重金聘用了这位专家。斯坦门茨在工作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最终成为了一名联邦德国科技企业品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