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名家十五讲(4)

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从心开始 作者:美妙


著名爱国人士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过一段话,至今令人深思:

“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在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

患。文化之被征服甚于其他方面征服百千倍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教授指出,现 在有的大学生、研究生“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 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利,荒于道”,重理工轻人 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他认为 “重”是对的,但“轻”则是错误的。 2002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两 天组织专家、学者及部分大学生对“80后”学子进行评论,最后总结是:有 青春没热血,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有道德没修养,有见闻没思 想,有向往没志向,有心思没主张!

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孚琛会长于2008年3月28日在全国老子道学 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在全球化的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浪潮中,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鲜明的身份标识。在民族存亡绝续的关头,文 化存,则国家存。中国儒、道、释分立而互补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 尊严,近百年来遭到自阉式的破坏。美国立国甚晚,无文化根基,以球星、 影星和高消费、卡通片、科幻片为时尚,我们也大力引进文化垃圾,紧跟美 国的后现代时尚文化。现在更是利用国家电视台的高端话语权对中华民族的 经典、名著进行炒作,如果掌握不好,则会干扰学术界的评价机制和运行机 制,干扰中华民族思想创新的秩序。”

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水的清澈和天的湛蓝,也没有了如颦似黛的远山 和旖旎多情的湖水,草木已经失去了传情解意的灵性,山水也不再有那种饱 含诗情画意的温馨。这便是过分追求经济发展的急功近利所带来的恶果,其 根源则是由于西方文化主导世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1988年2月 在法国巴黎,七十五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聚会,瑞典籍阿尔文博士在总结性 发言中说,如果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孔子那 里去汲取智慧!

儒家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集中体现着 中国人生命气质的精神文化。儒家文化提倡人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以提高个 人的人格品质,实现人和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人的身心的和谐。儒 家文化以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防微杜渐 为特点,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育与教学的手段。

与西方教育不同,中国传统教育不是“罪感教育”,而是“乐感教 育”;不是消极无为、逃避现世,而是刚健有力、自强不息;不主张离开 社会和家庭,而是强调在家庭、学校及日常生活之中积累道德行为,主张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传统教育在加强自我修养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学 习中,强调人内心价值自觉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盖致知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以达其行,而力行以精其知,功深力久,天理可得而明,气质可得而化也” (《南轩文集》卷十五《送钟尉序》)的教育。

明朝袁了凡先生就是在“为仁由己”、“自省”、“慎独”、“无以善

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直到“自我完善”,即通过自我求取在人伦

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和谐中,改变了命运,创造了人生。

袁了凡先生把自己人生的经验教训以家训形式总结出来,教导儿子: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 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 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 德,何福不可求哉?”在强调启发心性的自觉道德功能观的修炼中,教育儿 子如何“做人”: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 法,并让他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在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中得到一种 最高的、理智的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