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名家十五讲(5)

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从心开始 作者:美妙


《了凡四训》一经问世,就在学人士子间不胫而走,成为明清两朝发

奋向上、“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人孜孜以求的贤传力作,就连睿智、旷

达、刚毅、威武的曾文正公都把此书列为子侄必读书。

《了凡四训》是四封父亲语重心长教诲儿子的家书,它以惓惓之忱而彪 炳于世,教你以“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存好 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 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 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 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心净生慧,行善生福,纯净纯善可矣”的气象,以潜 气内转、宁静淡泊、深沉高远、洒脱自然的清净心,去开启智慧人生。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在人欲横流、“天下熙 熙,皆为利去;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了凡四训》恰如夜路明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灯,为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之指南。愿志向宏伟之人牢记《了凡四 训》之言:“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 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如此,则我命在我不在天!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真诚地做古圣先贤的小学生,从《弟子规》 《了凡四训》入手,逐步步入儒释道的殿堂,去寻找、去体悟我们民族文化 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资源,这是我们今天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必由之路,也 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孝在中国文化结构中的意义

—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 王岳川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 主席,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

孝文化最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礼法 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祭祀祖先的 “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 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基德,盗 贼藏奸为凶德。”《汉书·武帝纪》:“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 文学。”唐许浑《题卫将军庙》诗序:“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然信居乡 里。”儒家以夫妇父子之家庭为中心,坚信通过自我修养而“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移风俗”,最终将由此及彼地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

那么,何为孝呢?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孔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可以说,敬为孝之根本,只有敬才能真正孝。“色难”,就是和颜悦色地在 父母亲周围去呈现你的孝道,这是最难的。给父母买东西、给父母做衣服那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不全是孝,因为动物都能做到孝(反哺),孝最重要的就是在漫长岁月中的 不改本色的孝——“色难”。有些人可能认为,“孝”是封建的不科学的, 甚至是违反人性的东西。不能这么绝对。父母亲生下儿女养育两三年才能走 路,到父母晚年尽尽孝是应该的。人都有生也都有老,老有所养,这是人性 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朱熹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孔融让梨,国人都知道。 有外国友人告诉我,他把这个故事讲给他的孩子听,孩子不以为然,说: “我为什么要让?”西方人强调要孩子学会竞争,不要忍让,否则以后到社 会上会受欺负。这种想法不错,但是后果却很严重。当孩子学会了争夺和中 饱私囊,从小就知道往自己兜里拿东西,损人利己而不会谦让,他将来成就 大事业的空间将会变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