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节:名家十五讲(8)

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从心开始 作者:美妙


作为君,用今天的话来讲即作为领导,应该“止于仁”,即定位在 “仁”。我们从《论语》中的一段话可以推知“仁”的真谛。孔子对曾 参说:“吾道以一贯之。”曾参告诉其他人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吾道”就是孔子自己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必 然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分开讲是“忠恕”,概括讲是“仁”。孔子曾给 “恕”这样下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消极面。另一 面是积极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事实上,无论是孔子的 “仁”,还是孟子的“义”,都将个体人格的建立放在重要地位,只不过, 孔子更重视仁心爱人的内在光辉,孟子更注重养个体浩然之气罢了。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止”非常重要,“止”就是定位。定位到什么形态就显示出什么样的 政治秩序、社会秩序。行仁政、爱人民,还是行暴政、害人民,结局截然不 同。行暴政的结局就是君不成其君,就会被人民厌弃。因此要“君其君”, 就应定位于“仁”,“仁”就是对一个君王的要求。这里《大学》鲜明地提 出,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定位在仁,就是爱人民。

“为人臣,止于敬”,指作为下级,应该定位在尊敬、恭敬上。当然这 里有历史局限,因为太求敬,必然导致最后连意见都不能提,提了就叫大不 敬,更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对敬不能过分强调,不能过分到牺牲真理 的程度。在尊敬的基础上,还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独到的想法。当然,上级 对下级,也不能没有敬,而且即使平等的双方之间也要敬。如果我们不尊敬 别人,不听人家说清楚就开始反驳,那这个社会岂不是非理性化了?相互尊 重是很重要的。

“为人子,止于孝”,指作为子女,应该定位在孝顺父母上。中国人 被人骂为“不孝”是极为严厉的。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忠”是对国家 而言,“孝”是对父母而言。实际上,“忠”高于“孝”,因为“齐家”之 后是“治国”,或者说“齐家”是“治国”的基础。孝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的人伦标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那他忠于国家为国捐躯是不可能 的。他连家族中最起码的人伦常识都没有,要他为国家这个大集体去付出生 命,其难乎哉!在这个意义上,在“忠孝”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忠”, 因为选择“忠”就是“大孝”,是对整个国家负责。但对一般人而言,尽孝 与尽忠并没有严重的冲突。

“为人父,止于慈”,指作为父亲,要定位在慈爱上。朱自清有一篇 散文《背影》。朱自清离家的时候,身体不好的父亲到了月台上送他,车还 没有开,这时父亲想要给孩子买一袋橘子。父亲买橘子两次爬月台,父爱融 进在艰难攀登月台的背影之中,儿子爱父之意也从注视着父亲背影的泪眼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中流泻出来。“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 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父亲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朱红的 橘子”,还有父亲所有的寄托和慈祥的爱。朱自清那个时代已经是走向现代 了,但这孝慈思想过时了吗?难道都应该完全抛弃吗?

“与国人交,止于信”,指与国家的人民交往,应该定位在诚信上。 一个国家的人民和国家的基本机构,如果没有诚信,那真是不可思议。如 果自然、天地、宇宙没有诚信,这个世界就大乱了。大自然已有的规范和 秩序丧失了,今天太阳是早上六点升起的,明天突然五点就升起,下午两 点太阳就落山,这个世界的轨道就出了大问题。诚信是一种恒定不变的品 质,是一往直前坚守自己的德行,是一言九鼎的信守诺言。这种品质以其 不变而展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些丧失了诚信,巧言令色、花样百出、坑蒙 拐骗,甚至是妖言惑众的人,尽管能得宠于一时,但最终将自食其果。

君、臣、父、子、国,人都各有其所“止”,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遵 守道德行为的规范,社会才能在诚信与和谐中发展。从“孝”意识出发而辨识 心性之别,人就此而有明心见性之心性提升的可能。尽管作为民主国家已无君 臣,但仍有上下级,所以孝文化对当代社会仍有其观古鉴今的现实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