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下属在专长上大显身手(1)

每天学点领导学 作者:文征


领导者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摆在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用人之道,是领导才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领导者领导过程中的点睛之笔。如何正确地用人,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领导者永恒的追求。同时,知人善任,对下属进行合理分工,可以使下属心情舒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不熟悉的方面,领导者在授权的时候若能够人尽其才,大胆起用精通某一行业或岗位的人,并授予其充分的权力,让其在自己的专长上大显身手,定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南宋时,兵马大元帅张俊无意走到后花园,看见一个老兵在太阳底下呼呼睡大觉,张俊心想,眼下国泰民安,部队枪支入库,马放南山,士兵也无所事事,怎样才能让他们有点活干,不致浪费人才呢?

张俊推醒了老兵,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睡觉?”老兵一见是元帅大人,赶紧站起来回答道:“不是我喜欢睡觉,而是眼下无事可做。”张俊问道:“你会做什么事呢?”老兵回答:“各种事都会做一点,最在行的当是经商。”对于经商,张俊是门外汉,他只知道经商需要资金,便问老兵,如果做一次生意,需要多大投资?老兵说:“无本难求利,小本求小利,大本求大利。元帅,如果经商是为了您一家花销,一万钱足够,倘是为了补充军饷,钱越多越好。”

张俊寻思,太平年间军队无事,军饷也是一笔大花销,眼下有这样的人才会经商,何不让他才尽其用呢?于是他让老兵带几个人去经商,果然,这名老兵为筹备军饷立下了大功。

庸人手下无人才,用人应先会识人。识人就是要识别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具备从良莠混杂的人群中识别人才的本领,做到看人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不计较一时过错,不纠缠历史旧账,不苛求完人。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各有所长,只不过有专业之别,能力大小之分,有的人富于领导才能,若要他从事科研,势必一事无成;有的人工作勤恳,堪称劳动模范,但所见不多,所知甚少,若委以大任必然难以承受。

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知道每个下属的长处和短处,并且识长中之短,短中之长,这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要知人之长和短,一是用辩证的观点看人。要看到人的长与短是相互储存、相互渗透的,同时又是相对社会需要而言的。如果一位下属适应自己从事的工作,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社会所承认,那么便是发挥了“长处”。反之,长期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表现平庸,那么可以说他的“短处”抑制或掩盖了他的长处;二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人。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领导者识人之长短,还应看到,每个人的“长”与“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不仅发展变化,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还互相转化。

作为领导者,其主要精力应该花在计划、组织、监督和指导上。组织是一种工具,用以发挥人的长处,中和人的短处,使之变得无害。要用一个人的两只手,就要将整个人请到组织中来。知人善任,发现下属所长,择善而用之,才是领导者用人的要义所在。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有两支起义的队伍逐渐成了战争的主导,一个就是以刘邦为首的汉军,一个就是以项羽为首的楚军。楚汉争雄,而最终战争的胜负关键,依然是一个人尽其才的问题。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后胜利,就在于他的“三驾马车”:萧何、韩信、张良。萧何稳健持重,来治理军政务;张良足智多谋,充当军师;韩信骁勇善战,来冲锋陷阵。正因为刘邦这种善于用人,人尽其才,才战胜了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项羽。

大千世界,什么类型的人都有,对于不同特点的人不同使用,这里只粗略地总结以下几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