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传》,那宋江在浔阳楼上吃活鱼,鱼肉吃了,鱼骨还可以做个汤。看着看着就馋了。
最保持鱼味的做法是清蒸。可清蒸的鱼,最好是活的。平时吃,以草鱼为最佳,胖头鱼其次。武昌鱼也好,但刺太多。鲤鱼看着漂亮,腥气却太重,蒸出来不好吃。
把鱼去鳃去鳞去内脏,洗净了,里里外外抹上盐和料酒,干干净净放在鱼盘上,看着就是那么透亮。葱段姜片切得翠绿嫩黄摆在鱼身上,也别忘了在嘴、鳃、肚子里都放点。如果讲究,取金黄的橘子皮切丝,撒在鱼身上,这鱼就打扮停当了。上火急蒸,等锅开了拧小,有个10来分钟即可。鱼不可蒸过火,过火了鱼就柴了,很难吃,在饭店里吃到蒸过的鱼,是可以退换的。
蒸好的鱼,要淋老抽和明油,再放把青葱在上面,就可以吃了。
清蒸的最佳主角,是长江鲥鱼。高档饭馆里都半条半条卖,连鱼鳞一起蒸。蒸好鱼鳞放在一边,也是可以吃的。鲥鱼味道极鲜美,可惜卖得太贵,偶然吃一下而已。
吃鱼是有讲究的。古代强盗打劫,先胡乱抓个小孩上山,弄条清蒸鱼给他吃。看他第一筷子往哪去。如果直奔肥肥的鱼肚子了,那这是穷人家的孩子,立刻放人;如果先吃鱼尾或者鱼头,那这孩子就要被留为肉票,可以对其家长进行敲诈勒索。这说明鱼头鱼尾比中段好吃,也说明会吃的人是不吃中段的。
我在学龄前听了土匪绑票的故事后,就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脱离群众。尽管新社会基本不会为了吃鱼搭上身家性命,但小心总是没错的。所以我的习惯,吃鱼先吃鱼肚子,土就土点吧,还显得人实在呢。有一次在饭馆里吃到了专门的“划水”,就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可吃的呢?全是刺,还不够费功夫的呢。
吃水里的东西,一定要鲜香,千万不能搞松鼠桂鱼那一套,那东西把鱼弄成松鼠形状也就罢了,还淋上黏糊糊的汁液,把鱼的味道全遮没了,纯属为了排场而糟蹋东西。所以一提起鱼,我更喜欢广东人的做法,无论是蒸、炒、生噘,还是煲汤滚粥,都做得活色生香。如果一条鱼上了广东人的餐桌,那它这辈子就不算白活。
北方人也有做得好的。有一次我们在白洋淀玩,划船进了芦苇荡深处,正好碰见一条渔船满载而归。那船舱里全是活蹦乱跳的小白条鱼,我们看着眼馋,全给包了。带回住处,房东帮我们收拾,然后再用白洋淀里的水侉炖了,就着小酒,吃得那叫一个香。
我见过真爱吃鱼的人,一条鱼摆在面前,不会上手去择刺,只是用筷子不动声色地摆弄着,也不会把鱼翻身,据说那样不吉利。人家只是一边吃一边谈笑风生,不经意间,那条鱼只剩完整的鱼骨了。
和行家吃东西,就会觉得东西比平时又香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