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面。社会联系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也必将为之烦恼。无论何时,几乎都有20%的人 单单美国就有6000万人 强烈感到自己被他人孤立,这成了困扰他们生活的罪魁祸首。
倘若考虑到社会孤立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如引发高血压,让人们疏于锻炼,引起肥胖和吸烟等问题,这个发现就更引人瞩目了。我们过去10年的研究证明,造成这些可怕后果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孤单,而是主观感受到的孤独。无论你是在家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还是在周围都是活力四射、富有吸引力的年轻人的办公室工作,抑或是在游览迪斯尼乐园,又或者是独自坐在城镇另一端的廉价旅馆里,持续不断的孤独感会导致许多生理问题,加速人的衰老。孤独不仅影响行为,还导致应激激素分泌过多,并破坏免疫功能和心血管功能。长此以往,当这些生理变化衍化成综合症,也许会让成千上万的人过早地撒手人寰。
要想测试一个人的孤独程度,研究人员一般使用一种叫“UCLA孤独量表”(UCLALonelinessScale)的心理学工具。它包含了20个不分对错的问题(见表1 1),这些问题并非针对性信息,而是关于人们的一些普遍感受。当我说某些人“孤独”或者“孤独感强”时,如不考虑他们客观环境的差别,他们在这份书面测试中的得分都很高。
(如果你想做自我检测,我在表1 1后讲述了该表是如何评分的。)
表1 1
*1 你经常感到和周围的人无话可说吗?
2 你经常感到自己缺少同伴吗?
3 你经常感到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吗?
4 你经常觉得孤单吗?
*5 你经常觉得自己是某个交际圈的一员吗?
*6 你经常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很多共同点吗?
7 你经常觉得自己身边没有任何关系亲密的人吗?
8 你经常觉得自己的兴趣和想法与周围的人都是不同的吗?
*9 你经常觉得自己是开朗和友好的吗?
*10 你经常感到自己和别人亲近吗?
11 你经常感到自己被孤立吗?
12 你经常觉得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是不重要的吗?
13 你经常觉得没人真正了解你吗?
14 你经常觉得自己从人群中孤立出来吗?
*15 你经常感觉如果你愿意,就可以找到同伴吗?
*16 你经常觉得有人真正了解你吗?
17 你经常感到害羞吗?
18 你经常感觉人们只是生活在你周围,但与你毫无瓜葛吗?
*19 你经常觉得自己有倾诉的对象吗?
*20 你经常感觉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吗?
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分为4个等级。
问题前标有星号的依据下面的等级记分:
1=经常2=有时3=偶尔4=从不
问题前未标星号的依据下面的等级记分:
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
在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将得分相加。如果你的得分大于等于44,说明你的孤独感很强;如果你的得分低于28,说明你的孤独感很弱。大多数人的得分都介于33到39之间。
无论如何要记住,我们都可能陷入孤独的包围圈,但我们同样能够摆脱它。在某些时刻感到孤独,只说明了你是人类的一员。事实上,本书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在致力于证明,对有意义的社会联系的需求以及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痛苦,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特性。只有当孤独长期作用,造成不断自我强化的消极思想和行为时,它才成为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同样要记住,孤立的痛苦带来的并不都是消极的影响。和孤独感一样,这些感觉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从你的群体中孤立出来,”提出过依恋理论(AttachmentTheory)的发展心理学先驱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曾经写到,“尤其在年幼的时候,从特定的看护人身边孤立出来是极度危险的。不难想象,所有的动物都有和同伴保持紧密联系、避免孤立的本能。”
就像疼痛提醒我们避开身体上的伤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