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它通过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给予或者剥夺我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机会,施加或者减轻我们的压力。
路线2:客观压力的大小
我们对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在校生进行的研究显示,在研究开始之前的12个月里,孤独与不孤独的学生所经历的生活变故和承受的压力没有什么不同。我们BP机实验的结果也证实,每一天他们汇报的争吵或者开心的事情发生的频率基本一样,对BP机无规律地打乱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小刺激也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至少在年轻人中,我们没有发现证据来证明孤独能增加一个人所面对的客观压力。
然而在我们研究的中老年人中,孤独的人汇报的“最近”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客观压力比其他人要多得多。看起来,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孤独导致的“自我保护”行为越来越容易造成婚姻冲突、邻里冲突以及其他的社会问题。反之,在社会联系中的成年人所汇报的持续性压力的得分为4 8分,与孤独的6 0分相比少了25%,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孤独的人所面对的更大的压力中,还混合了许多困惑,类似于英国的中层公务员的挫折感。也许,他们的社会反应所出现的问题正是自己通往最高层的绊脚石。持续性的孤独感经常进行攻击的第二个空当,是高工作压力和消极健康后果的结合点。对于那些付出与回报之间失衡,并对自己的环境无能为力的中层公务员能成立的结论,同样适用于那些长期受困于社会孤独感的人。
路线3:应对感受到的压力
即使生活中没有承受太多的客观压力,孤独的人还是会感到恐惧和无助。在我们的研究中,各个年龄段的孤独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压力,都比别人来得强烈,即使他和别人承受的压力实际上没什么不同。于此相关的是,孤独的人很难在生活中发现激励行为,来让自己充满热情和得到满足。对孤独的人来说,他人的出现以及与他们的交往,并不会减轻自身的压力。这个发现与我们在第9章将要深入研究的fMRI实验结果是吻合的。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与其他人相比,孤独的人对快乐的人脸照片所产生的反应是异常的。通常,这种图像会激发大脑中掌控“回应”的区域,但是,孤独感将这种快乐的回应抑制了。
我们感受事物的方式和程度对我们的健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回应的方式同样如此。尽管所有提倡“自我帮助”的书都在控诉压力的危害,但就像之前我们提到的,在一定程度内,压力可以锻炼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然而,当人们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们不会再将压力看作令人兴奋的挑战。他们会表现得被动、逃避,而不是乐观、积极地应对。他们更有可能随波逐流,不做任何尝试就放弃。他们同样要为这种“微笑着承受”(其实内心备受煎熬)的行为模式付出代价。
在年轻人中,孤独感越强烈的人越容易在压力面前放弃努力。同样,孤独感越强的人越不愿意请求他人在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支持。对中老年人来说,这个结论同样成立。
路线4:对压力的生理响应
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在某一天人感到孤独,这通常预示着第二天早晨的皮质醇含量会提高。此外,当我们对中老年人进行抽血并检查他们的白细胞时,我们发现,孤独感多少已经进入了细胞的最深层,破坏着基因传递的方式。孤独预示着DNA复制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过来也会降低细胞对循环中的皮质醇的敏感度,抑制了细胞停止炎症响应的能力。
孤独感不仅能通过制造压力来影响心血管功能,还使得人们在压力面前采取被动应对的方式。血液在人类的循环系统中传送压力的方式,与水在橡皮管里传送压力的方式非常相似。为了增加“每平方英尺的水压”(压强),我们可以拧大“水龙头”,即增大流进同一空间的水流量;也可以压缩橡皮管,即减小橡皮管内径。心脏每分钟向外泵出的血液量被我们称为“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