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孤独的磨损(3)

孤独是可耻的 作者:(美)约翰·卡乔波


(cardiacoutput),对动脉的压力则称为“总外周阻力”(TPR)。主动应对 “扼住命运的咽喉”,主要通过增加心输出量来提高血压。被动应对 即孤独的时候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则主要通过增加动脉压缩,即增加TPR来升高血压。更高的TPR反过来也会增加心脏肌肉的工作强度,以便通过血管分配这些血液。这期间,由于减小了直径的血管承受着更高的血压,磨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路线5:休息和恢复

在《三螺旋》中,理查德·列万廷曾说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最有目共睹的进步就是拥有了更好的公共卫生环境以及更先进的医学治疗手段。”人类的寿命延长了,这主要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在不断磨损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恢复。“随着人类的营养越来越好,服饰越来越好,”他解释道,“并且有了更多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时间,我们身体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也能更快地从巨大的压力中恢复过来。”因此,除了更好的医护条件,每周5天的工作制度也帮助我们延长了寿命。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我们的“我能行”文化却扭转了这种倾向安逸生活的趋势,重新把经济效益放在了首位。显然,领导经济的商业、政治领袖们没有考虑到这种“死后再休息”的生活态度最终会破坏生产力,并增加医疗保障的负担。社会疏远和孤独对生理恢复功能最显著的影响体现在其精髓 睡眠上。我们知道,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会影响我们的代谢、神经和激素调节,使这些功能迅速老化。在俄亥俄州,我们曾要求参与者戴上一种叫“睡帽”的设备来记录他们睡眠的深度和质量的变化。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的人群花在睡眠上的总时间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孤独的年轻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入睡,因而在白天也更容易感到疲劳。我们对中老年进行的测试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此外,纵向研究的数据也证实,孤独感是唯一决定一个人白天是否会感到疲劳的因素。如果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睡眠时间一样长,那他的睡眠质量一定相去甚远。

成为整体

即便是医学上的事情,如果只关注个体本身而忽略其社会背景,也不能揭示全部的真相。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孤独是用5种方式破坏我们健康的罪犯。如果我们发现,孤独作为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的因素之一被列在吸烟、肥胖和缺乏锻炼的旁边,我们提高自己社会满意度的动机一定会大大加强。

如果从另一个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孤独的力量(也可以说社会联系的力量)阐释了什么叫人性,强调了人类“强制性群居”的本性。社会属性决定着我们到底是谁。把孤独作为了解人性的窗口,让我们不必纠缠于人类到底是“霍布斯野兽”还是“近似天使”的抽象讨论。不仅如此,它还赐予了我们超越所有宗教与文化传统的道德基础 因为在孤独的框架下,“好”不仅意味着个人身体的健康,也意味着我们这个物种的长远利益。

上述的5条线路并不神奇,“人类到底是什么”的最终答案,也只是被埋藏在显而易见的自然法则之下。为了全面地了解这种创造了我们的自然力量,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去探究为什么社会背景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以及它用什么方式对我们施加了这些影响。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们将要面对的,是把你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神经和化学机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