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要求一些人格要素。首先,你需要具备感受的能力以及所谓的仁慈心肠。如果人们从一开始就切断了情感联系,那么他们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往往很差。成为一个善于移情的人,这意味着你克服了人格中的漠然,首先是对自己情感的漠然,这并不意味着多愁善感,后者本身往往是虚假的情感。这意味着你是真的没有丢掉自己真实的感受能力。与自身情感隔离的人,他们对别人运用移情的能力会受到限制。
其次,这意味着你有良好的界限感。当你感受别人的感受时,你也会清醒地意识到那是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你自己的。作为人格的要素,界限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让自身迷失在他人的感受之中,这样的人往往是毫无帮助的。他们会分不清自己和他人,因而做出一些蠢事。把自己与孩子的感受混淆起来的家长,既当不好抚养者,也当不好训导者,这真的是一种“这会让我比你更受伤”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孩子毫无帮助,他们无法在帮助孩子的时候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实际上,这不是家长的失败、担心或者行为问题。家长必须要意识到,他们不可能替孩子走完人生或者让痛苦消失。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他们的界限感太强烈了,无法体会到孩子的感受,那么联系就会丧失。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当你对他人移情时,你会体谅他人的感受,但你仍旧知道那不是你的感受。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从他人原有的感受通向一种不同的新感受,比如希望。
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同情和理解的倾听能力也是移情不可缺少的要素。当我们认真倾听时,我们才能听得进去。或许我们已经理解了,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传达我们的倾听,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真的理解了他的想法和感受,那么移情就不会发生,联系也就不会建立。
极有可能的是,那位首席执行官是在倾听,而且也听进去了。如果你去问他每一位发问者都问了什么,他或许能准确地答出来。他会告诉你,第一个发问者担心手下员工的命运以及整个发展方向的颠覆,第二个担心两支不同的销售队伍无法融合以及他们的潜在客户可能流失,第三个担心员工对福利和保障的需求。但是,听进去了并不意味着他的倾听方式传达了理解和同情。移情并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