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表反映的是美国工厂从国内外顾客那里收到的新订单的美元总额和百分比变化。新增订货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先指标,因为它影响未来的生产活动。在这份报告中,订货本身被分为两类商品。其一是耐用品,我们一星期之前就已经先睹芳容了;另外一个是非耐用品,我们是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见到。回顾一下,耐用品是预期寿命在3年以上的 硬 产品。非耐用品是那些使用期限不到3年的产品。后一类产品的订货量往往更稳定,因为它们是由对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商品组成的。因此,任何新增订货量的巨大变动都来自耐用品。
(1)全部制造业:判断美国的大工厂忙到什么程度的最好办法是看源源不断的订货量,不仅要看美元数额,还要看与上月相比的变化。不管是炼钢、汽车、计算机、通信、飞机,还是其他的十几个产业部门,这儿都是你感受每一个工业部门以及制造业总体的未来生产趋势的地方。这张表列出了所有重要的制造业最近一个月的新增订货量和最近3个月的百分比变化。为什么说这些跟踪如此重要呢?新增订货量使生产线保持运行。果订货量下滑了,工厂就面临着闲置的危险,拥有这些工厂的公司可能很快就会赔钱。如果对工厂商品的需求旺盛,装配线将会全速运行,生产厂商就会获得销售收入。
然而,如果单纯看新增订货总量,就只能得到最一般的印象。某些生产部门比其他部门对经济更重要。而且,总订货量有可能受到民用飞机和国防支出偶然增加的扭曲。这两类都是昂贵物品的典型,能引起新增订货量的价值像气球一样膨胀,过分夸大了当月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真实增长幅度。为了消除这些变动的误导,更谨慎的办法是考察剔除了运输和国防订货后的制造业订货量。值得庆幸的是,普查局就在同一张表中对若干分类进行了调整。最后,为了平滑掉数据中不合理的月度波动,需要在至少3个月移动平均的基础上考察订货量。
(2)耐用品部门:普通股投资者在这儿可以找到按主要生产部门分类的更详细的订货量信息,包括计算机、生产设备、电子元件、汽车。值得重复的是,不管你用的是几天前的耐用品先期报告,还是这个经过修正的工厂订货量报告,只要订货量(除去飞机和国防)上升了,就是工厂至少会忙碌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信号。新增订货量指标的最本质的缺陷是不能区分国内和国外的订货。因此,难以辨别新的需求有多少来自国内,又有多少来自国外。
(3)非耐用品部门:与耐用品部门不同,非耐用品订货量在经济周期中几乎没有波动,因为这一部门的很多产品被认为是家庭必需品。确实,非耐用品占了整个零售额的63%,其中食品、药品、纺织品又占了大头。能引起大规模价格波动的一种非耐用品是石油,这一商品的成本经常受到地理政治因素的影响。
尽管表2的底部提到了非耐用品订货量的总金额,你仍会注意到这里没有关于非耐用品的进一步分类。所以,你应当去看这份报告的表1(本书未列出),那里还列出了已出货产品的数量。
表3按工业部门统计的生产商未完成订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