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把最难讲,不具“时代气息”,可能也是大家最没有兴趣听的“德行”这个话题,勉强讲了一下。现在来讲相对容易一点的,就是人的秉性——心理和性格修养。
我没有专门学过心理学,我个人的心理学知识来源基本有三个。第一是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和像《人啊,人!》那样的小说;第二是自己不断琢磨;第三是从佛学中学到了不少关于人的内心活动的知识。
所以这部分我是作为一个外行,来给大家演绎一下。专业人士听了,可能会笑话的。当然更坏的情况是会哭,会因为觉得我糟蹋了这门严肃的学问而备感心痛。
前面我说过,中国文化中不太重视心理,或者说没有把心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而是混在了哲学里面。但是,佛学中很多内容都是在专门做相当系统的心理分析。只是这些佛经来源于印度,而且在佛教传到中国以后这部分内容也没融入世俗社会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比较小,所以它们不能完全算成是中国文化。我们不能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就去夺人所爱。
心理和性格西方人研究得很多,其内容要比价值观和道德更为丰富庞杂。当然他们很多理论也有不着边际的地方。我在这里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体验,讲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也对大家有直接帮助的几个问题,同时给大家一些整体上的认识。更多的知识需要大家自己去学习。我经常给朋友建议,让他们去学一些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这对大家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大家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小心为妙。这个学科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不同,其中一些理论偏执一端,将一些局部的道理无限推广,引出不少荒谬的结果。而且其中也带有对人性的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前提假设。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学了心理学,就总觉得自己能看穿别人的内心活动,然后就自觉高人一等,或自作聪明,把自己打扮得高深莫测或者不自觉地变得神经兮兮的。这就与学习这门知识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真正能够洞穿人性,需要长期的人生历练,而且需要有一颗纯净的心。否则,学习再多的心理学知识,也只是一些皮毛或雕虫小技而已。处理简单的事情还可以,遇到复杂的状况还是一脑袋糨糊,甚至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下面,我们依然是从大处,从根本的地方着眼,先来介绍一下人的心理基本结构是什么样子。然后按照层次逐步展开介绍其他几个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