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台阶的艰难(1)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我的中学生活是相当轻松的。除开最后那个72分让我吃了些苦头外(但那也很快就结束了),其他时间里,我基本上是无忧无虑,按照自己的感觉安排学习,父母根本不管我。

这是因为我小学四年级因病休学一年,其间住院五个月,把父母搞得很狼狈。所以后来他们对我的要求就是两点:别再生病,晚上9点半必须上床睡觉;别在外面惹是生非。至于学习成绩,自己看着办。

因为与我哥相比,我确实在学习上下的工夫少得多,所以当我考大学的时候,我父母根本不相信我能考上清华。

上了清华以后,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这个样子,没觉得学习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当时我们宿舍的同学关系也挺好,结果经常晚上不出去上自习,就在宿舍里看书,聊天,搞了不少小说看,包括《晚霞消失的时候》。

快乐的第一学期结束,拿到成绩单我就傻了。主课“数学分析”,继期中考试考了80出头后,期末考试又得了一个87分。我自己知道,对这门课程我还根本就没有找到感觉。

到这时,我彻底明白了大学生活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让我靠小聪明就能混得不错,不下大工夫是不可能读好这个大学了。

其实,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情况不妙了。彭延新老师的教诲再次对我起了作用。我下决心用理智来管住自己,不把课程学好决不罢休。但是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就发生本质变化。后半学期自己开始努力,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告诉我,我还是没有入大学学习这个门。

在临近期末要订火车票的时候,我给家里写了信,告诉父母寒假我不回去了,要在学校读书。一来想把上个学期的课程好好重新学一遍;二来因为我担心一旦回到家里,回到原来的环境中,自己刚刚开始紧张起来的生活,就会松懈下来。下个学期要想恢复紧张状态,不知道又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那个寒假,是一段孤独清冷的日子。北方的冬季万物凋零,室内暖气似有似无,校园人影稀落,教室大都空无一人,学校的伙食还不好。

我忍住寂寞,每天三点一线,把主要的课程,特别是“数学分析”认真重新学了一遍。这门课程是我第一学期学得最差的。自己知道真的没有学明白。其实,在中学我就不喜欢数学,因为它太抽象,离我的世界有点儿远。我喜欢学习与我能够感受到的世界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我的脑袋天生好像不是特别适合做那种很复杂抽象的逻辑分析。这与现在别人对我的印象是相反的。

孤单地熬到新学期开学,我依然不敢放松。在新学期里,我没有节假日,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即使自己心烦意乱,看不下去书,我也要求自己待在教室里面,哪怕效率很低。管不住自己的精神,还管不住自己的肉体吗?实在熬不住,我最多是去图书馆翻翻科普杂志等我喜欢的读物。

在很多同学眼里,我就是一个书呆子,他们不相信这样的人以后能有出息。辅导员也看不上我,认为我是一个一心成名成家的小知识分子。所以我的入党申请,拖了挺长一段时间才批准。

“呆”就“呆”吧,反正我相信南珊的理论,在大学就是要学习,我必须把课程学好,别的都不重要。前面讲过,我从小就有这种傻劲,觉得有道理的话,我就会死心塌地地相信。这可能是我的天性中唯一的一个优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