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台阶的艰难(2)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经过了第二个学期的努力,我在期末考试中,除开英文,所有的成绩都是全班最高。其实成绩高低我不是太在乎,只是这个成绩帮助我确认了一件事情:我终于进入了状态,把该学的课程学习明白了。

那次数学分析期末考试,刘晓玉老师出了一道非常难的偏微分方程题。后来在我们入学20年的聚会上,刘老师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是如何用它来难为我们的。

那时我们系这个年级有八个班,240人左右,只有五个人解出了这道题。我是其中的一个。考试成绩我得了96分。

经过了艰苦的努力,我终于把自己不喜欢的数学给搞明白了。后来到研究生的时候,我选修了数学中最难的部分: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今天,那些内容已经忘记了,可是它培养了我抽象分析思维能力,这个能力至今一直发挥着作用。后来我能够从复杂的管理等现象中,抽象出清晰合理的模型,就与这些非常抽象的数学训练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这种对抽象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日后却产生了我预料不到的负面作用。在后面,我会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学一年级结束,我心中总算有了些着落。可是在清华大学所有的系中,我们系的课程是最重的,所以我丝毫不敢放松。这种紧张的状态一直保持到我毕业。真有点像从地狱中走了一遭。这一点都不是夸张。我在留学悉尼读博士期间,我的身体差到了每天必须睡10个小时才行。坐别人的车出去玩,都觉得累得慌。而我在中学的时候,身体与一般同学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

工作以后,我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也有不少人认为我真的聪明。

可是我自己知道,当初的我,并没有任何突出之处。我也曾被大学的课程搞得焦头烂额,被那些抽象的内容搞得不知所措。我至今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

在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同寝室同学对我说:“谢耘,其实你并不聪明,你只是很用功而已。”如他所言,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只是我没有放弃,我顽强努力,我愿意付出巨大代价。

在大学的时候,当我逐步进入了相对自如一点的状态以后,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的一生,不是在走一个缓坡,慢慢地向上前进,而是不断地要攀登很多很高的台阶。每一个台阶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都很难。这些台阶,我们拼死命向上跳,可能才能够到它的边缘。

是否能够上去,就看你的决心和毅力,看你是否愿意坚持到底,看你是否愿意不惜代价。这代价,既有体力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上去了,你就将面对一个新的世界;没有上去,你就只能看着别人远行而去。

前面讲过我带的那个大专毕业的女同事。当初她上台阶的时候,也非常痛苦,精神几乎崩溃。但是,跨上这个台阶,她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在需要拿出勇气上台阶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够咬紧牙关,不掉链子。

其实,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道理。试图让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保持四平八稳,均衡周全,不偏不倚,始终走所谓的“中庸正道”,这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客观规律。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通过不同阶段在特定方向上的突破,也就是局部暂时的“片面”发展,逐步积累而成的一个长期效果。每一个特定方向上的突破,都是一个需要跨越的“台阶”。当然,这里讲的是局部暂时的“片面”,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长远整体本质认识基础上的,而不是不识本质情况下的偏执于一端。这才是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客观规律的辩证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