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黑暗中寻找出路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大学一年级结束,心中有了着落,我高兴地出去转了一圈。算不上旅游,只是去看看我在辽阳的舅舅和在大连的大姨。舅舅是电工,我在中学的时候,他教我装了一台五灯电子管收音机。而我小的时候,母亲有一段时间长期出差,就把我放在了大连我大姨家。我是在那里学会说话的。

暑期过得很开心。可是开学以后,困惑就来了。

我学习的方法非常笨,也非常累人。我总是要把课程里的内容彻底搞清楚,才善罢甘休,才觉得自己掌握了。麻烦的是,上课的时候,这样去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的话,我最多能听懂前半截。后半截课我就基本听不下去了,看教科书也一时看不懂,便拿小说在课堂上看。什么《天使的愤怒》、《人啊,人!》这些小说,都是这样看完的。所以我基本不记课堂笔记,因为我不习惯去记一些我还不懂的东西。

听不懂课程,我就去找老师答疑。可是我发现没有用。因为我自己就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结果整个大学期间,我好像就在开始的时候去问过老师三次,以后就全靠自己啃书本了。

因此,我的学习主要就靠自己下课以后看书琢磨。这可就费了大劲了。大家总讲要事半功倍,我这基本属于事倍功半。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在问自己:“这么费劲才能学懂那么一点内容,对吗?是不是我走错了路?”因为环顾四周,似乎没有人像我这样傻卖苦力的。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两三年的时间。

那段时间,我就好像是身处黑暗,看不不到出路在哪里。远处似乎有一点光亮,可是我不敢确定。

困惑归困惑,我不能停滞不前。我不能够自己骗自己,把不懂的东西生硬地放到自己的脑袋里。我必须理解,必须消化。既然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路可走,就只能这样硬着头皮埋头苦干。否则的话,自己糊弄自己,岂不是更糟糕?

我就是这样度过了大学本科的时光。说不堪回首是夸张了点儿,但是那绝不是一段轻松烂漫的日子。

当我毕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不知道是我把这个问题已经忘了,还是因为习惯了,反正不再追问了。

在入学20年的聚会上,我遇到了当年教授我们普通物理的高炳坤老师。当年他讲课,可以说是精彩之至。我好奇地问他,当年他怎么能够把课程讲得那样出神入化,他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下的工夫大而已。

我们在潜意识中,总是有一种假设,认为存在一种最好的做事方式,一旦掌握了,就不会遇到麻烦,就会一帆风顺,就会立竿见影,就会出类拔萃,就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一旦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我们就开始怀疑,开始犹豫,总是试图去寻找这样的灵丹妙药。

人生其实不是这样的。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一个想当然的模式和做法一定是最好的。更没有人能告诉你,作出选择以后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求仙拜佛算命都没有用。

我们只能是在限定条件下,在我们自己能够认识到的可能的选择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也许由于我们自己的局限,我们选择的不是一条捷径,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黑暗。三心二意只会让我们在黑暗中原地转圈,投机取巧的心态会害死人的。

其实谁也不比谁更聪明,但是确实有人更努力。只要你真正用心,你的分析判断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决策的有效性就会不断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用心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坐而论道、苦思冥想或求仙拜佛的结果。

当我们咬紧牙关走出黑暗之后,眼前的世界一定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读书,就比大学时期容易得多了。有些很难的内容,我可以很快就掌握。许多朋友觉得难以置信。这都是因为当初我自己的坚持,坚持要理解才能接受,尽管费了牛劲。

另外在我工作以后,每当在其他方面面临类似困惑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初这段经历。心中的犹豫越来越少,更容易坚定地去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不会在选择方向和道路的问题上自寻烦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