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黛玉的人生很完美

微观红楼(中国古韵) 作者:寇秀兰


宝玉喜欢说别人不爱听的怪话,那次当着大家的面,他说如果趁着你们都在,我便死了,那我就快活了一辈子。大家都骂他,说他胡说,尤氏还说他真是个傻子。现在人们大多理解了宝玉,生活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局,若以这个标准来看,林黛玉的人生其实很完美,甚至比她的同龄少女都幸福。

首先,林黛玉拥有许多人的疼爱。黛玉虽然从小没了父母,成了孤儿,但她却得到了贾母的怜爱。因老太太是宁荣两府的最高领导与最受尊敬的长辈,她的宠爱便非同一般。不管真的假的,是出于讨好老太太还是出于真心疼爱,她周围聚集的人轻易不敢小瞧了这位小姑娘,所以,林黛玉在初进贾府时虽然准备“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以防被别人小觑,但她实际在生活中,却并没有少说话。她说起宝玉的奶妈来,也是一句不肯少的:“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这话尖酸刻薄,一般人是无法辩驳的,所以,连宝钗也要忍不住笑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喜欢是因为黛玉的话机敏锋利爽快,不喜欢是因为这话不温柔敦厚。黛玉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又是寄养在荣府的人,却得到了比贾家嫡孙女还要多的宠爱。这也使得黛玉虽然有着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硬伤,过于伤感,但基本是沿着健康的人格轨道发展的,她的性格甚至较迎、探、惜都更为健全。

其次,林黛玉物质生活条件丰裕。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管理盐政,家世也了得;荣国府祖上是国公,虽然现在似乎不如以往,但是比林家还要更富贵一些,保留了那种公侯气派,非林家可比。凤姐一见林黛玉,就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她这么说有奉承的嫌疑,无形中把黛玉出身的林家小看了些,但也许是事实,黛玉并没有反感。主要的还是称赞黛玉的大家风度。林黛玉有这风度,想是得其母遗传,而其母的童年当是在贾家正兴旺的时期。林如海死后,黛玉寄居贾家,已无归路。但以林家别无他人来看,林黛玉是林家的唯一继承人,即使有远亲或者堂亲,也有亲疏之分,她所得遗产也应不少。但书中的林黛玉完全是依靠荣府生活。黛玉在与宝钗倾诉心事时,曾对比地说:“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土地,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木,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宝钗安慰她说:“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那里。”正如宝钗所说,黛玉所费也不过日常所用,又不准备继承荣府的财产,过两年嫁了,便也使不着这里的了。何况,那迎、惜二位姑娘不也都在荣府生活吗?贾家到底不小家子气,那些亲戚们来了,也都住在府里。林黛玉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另外还吃着人参养荣丸、燕窝粥地保养着,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偶尔关心一下经济问题,宝玉赶紧安慰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总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还有一点是林黛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她就得到了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林如海五十岁上才得了这一个女儿,儿子又夭折了,黛玉又是极聪明乖巧的一个女孩,得到的父母宠爱几乎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虽然黛玉是女孩,却从小就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贾雨村得到过神仙一般的人物甄士隐、探花林如海、喜欢读书人的贾政的赏识,风度学问应该都不错。这样一个人去教一个只四五岁的孩子,任黛玉天姿聪慧,智力超常,也还是小菜一碟。后来到了贾府,似乎没有再请家教,但已经有了基本识文断字的文学功底,再加上自己的好学不倦,又有一帮同龄女孩互相切磋,知识越发长进了。只是黛玉学诗这一点,并不完全是好处,多愁善感、无故寻愁觅恨的毛病,也是文人的通病。这也是黛玉稍稍不如意,便悲愁满怀的主要原因。但黛玉的精神生活也因此而丰富,吟风赏月,写诗作词,闲情逸致,完全是一副逍遥派作风。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别人所没有的,是林黛玉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生死之恋。别说是过去,就是现代,又有多少人得到过这种真正的如宝黛间那样纯洁、优美、深挚的爱情?只宝玉一见林黛玉,就要摔那命根子的钟爱,宝玉可曾为别人摔过?这是一种为美的“忘我”行动。若说这时宝黛之间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候,那么这时便给了孤苦的林黛玉一个童年时的亲密玩伴儿,一个呵护她的哥哥。这是宝玉对他的亲妹妹探春都没有的亲情,这种兄妹亲情对于失去父母受隔辈人贾母的宠爱是不同的,对黛玉的心灵成长也至关重要。更何况黛玉在宝玉眼中,是“神仙一样的妹妹”,无人可比。长大了,两人矛盾重重,也不过是爱情的苦恼,若没有这苦恼,如何得到误会消解后的快乐?到后来两人心心相印,那宝玉只听说黛玉要回去,就发疯了。其情之真之痴,恐哪个世代的女子也要叹羡一番吧?现代人喜欢读《红楼梦》,很大程度上与这段宝黛理想之恋有关。如果《红楼梦》没有了这么出色的浪漫主义的爱情,真不知要失色多少。

黛玉在如花的年龄去世了,她永远成了十五六岁风花雪月的风景,留给人无限叹息与伤感。她也占据了宝玉的精神领域,林妹妹的影子始终萦绕不去,即使是“山中高士”一般的薛宝钗,也无法侵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