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10)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作者:云晓


……

孩子的责任心就是在这些小事中一点点消失的,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的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团体,能够被这个团体中的其他人所接纳和肯定,更希望自己在团体之中能占一席之地,从而在这个团体中获得个人安全感。

孩子也是如此。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家庭中拥有自己的位置。但他们的这种感觉常常因为父母的某些行为而得不到满足。例如上面事例中,家长因为孩子小,就不让孩子为家庭做贡献;或者因为孩子洗碗时把碗打碎,就厉声斥责孩子,这都是忽视孩子归属感需求的表现。

当孩子归属感的需求被忽视时,他就会没有安全感,进而会对家庭这个团体失望,逐渐变得没有责任感。不仅如此,当孩子的心理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甚至还会变得不肯与家长合作,故意忽视家长的要求。例如,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为了收拾屋子忙得满头大汗,便请求孩子过来帮忙,这时,没有归属感的孩子不但不会心疼妈妈,还会故意装作没有听到妈妈的话。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天生懒惰,或者没有责任感的,当他们的心理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时,才会有如此不佳的表现。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时刻感觉到他是属于家庭这个集体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证明他们对家庭是有所贡献的。例如,当孩子把客厅收拾干净时,家长要真诚地向孩子表示谢意,并告诉孩子:“因为你的帮忙,家里变得整洁多了。”这会让孩子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我是有用的,全家人都需要我。这样,孩子今后就会更加积极地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孩子归属感得到满足的表现。

方法二:关注并接纳——满足孩子被注意的需求

家长们常常会为孩子的不懂事行为而气愤:

家长越是希望安静,他们越是大声哭闹;

该吃饭了,他们却闹着要吃零食;

家长已经多次说过,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可他们竟然总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总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小家伙们是不是故意气我呀?

其实,家长们还真猜中了这些孩子们的心思。这些小家伙的行为,多数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使家长生气,而是为了吸引家长的“眼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被注意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有些家长可能会感觉奇怪,孩子还有这种奇怪的需求?

是的,在第一章中我们也讲过,幼儿期的孩子需要妈妈的爱抚、拥抱和亲吻,这是一种情感依赖的需求。等孩子渐渐长大后,孩子的这种需求仍然存在,只是逐渐演变成被注意的需求,即孩子只要是感觉家长在注意他们、关注他们,他们就会变得很满足。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注、认同,但很多父母常常由于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孩子的这种需求。于是,孩子就会用坏行为来吸引家长的眼球。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5岁的男孩找到了一位心理医生,她焦急地对医生说:“医生,你快救救我的孩子吧,这么小就总是说谎,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呀?”

心理医生没有与孩子的妈妈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对她说:“你先回去吧,让我跟这个小朋友玩一会儿。”

在与这个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心理医生与孩子成了好朋友。这时,医生问孩子说:“你这么乖,为什么总是说谎骗妈妈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