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外 第一章(4)

关外 作者:年志勇


金首志读过私塾,从《三字经》、《千家诗》起步,背咏四书五经,得私塾先生真传,写得一手好字。一家人逃入围场,也断了功名之路。金首志素来对科考没有兴趣,行万里路才是他的向往。老金警告过儿子,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那个孙猴子也是妖精,会把你勾引魔怔的!金首志懒得说话,眼睛不离《三国通俗演义话本》。这是他唯一的藏书,已翻得残缺不全,内容早熟烂于心。他沉浸在金戈铁马之中,禁不住击柱叹息:“大丈夫一世,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在爹娘这边听来,这叹息如虎啸般骇人。

好在翠儿的亲事定下来了。女婿是逃荒来的,单身一人,模样周正,人也勤快。老金特意走了三十里的路,央人算过生辰八字,女婿大翠儿一岁,属蛇的,蛇马配是上等婚。夫妻两个都欢喜,心想:闺女一嫁,儿子娶媳妇就指日可待。

金家的女婿叫赵前,老家山东费县方城镇。沂蒙山区连年大旱,家家户户揭不开锅。在榆钱儿未发的春天,村上的教书先生也饿死了。村上人议论说,关东的日子好混,只要肯出力,没有饿死的。与其坐家等死,还不如出来碰碰运气,赵前决意闯关东。没家没业的人,用不着咬牙跺脚下狠心,跟哥嫂说一声,就出来了。关东乃清廷的“龙兴之地”,直到清末才被迫开禁,沃野千里,人丁稀少。山东、直隶等地的移民扑向广袤的黑土地,推车挑担,成群结队。

从海上漂,从陆上走,填饱肚子的渴望能冲破任何艰险。

赵前收住脚步的时候,柳津河还是一条无名的小河。浩荡的河水挡住了去路,这是一条自东向西的河流。有种意念涌起,那样的强烈:去河的上游。他的提议遭到了同伴的抵制,千里同行至此分手,赵前摸了摸褡裢里的干粮,觉得还够。当河流终于窄浅得可赤足而渡时,他想好了河的名字:柳津河。

河边是绿意葱茏的长廊,密密麻麻的柳树簇拥在一起,多数为灌木,也有一些长成了乔木。

成为乔木的柳树或匍匐或歪斜,树干扭曲盘梗,枝条侧延旁生,千姿百态,似旗似伞,似屋檐似斗笠。赵前被深深地震撼了,真想奔跑着扑向草甸子。可是他太累了,只好坐下歇息。平缓流淌的河水,熠熠生辉,叫他有了尿的念头。一条抛物线凭空坠落,极是响亮。未及提上裤子,一团黑影从侧面扑过来,撞了他一个跟头。定睛一看,一头受惊的狍子,飞也似的蹿进河滩,蹄下激溅起雪白的水花,转瞬就消失了。

笑声骤然而至,柳丛中闪出一个粗壮的汉子,腰间系条麻绳,肩扛一柄钢叉。从头到脚地打量他,问:“山东棒子吧?”

孤单的赵前格外想说话,问:“大哥,咋称呼您好?”

“客气啥?俺叫王德发。”汉子的笑容爽朗,恰如明净的天空。

隔着潺潺的河水,赵前的住所与王德发家遥遥相对。在空旷的老虎窝西沟,他们绝对是近邻。赵前刚来时,在王家落脚了十几天。王家是新落成不久的土坯房,正房三间,里面用木头垒成,外面用黄泥和杂草拌和的大泥抹成,房盖为梯式原木搭架,外罩谷草苫盖。在荒芜的围场深处,比之赵前简陋的窝棚,王家简直比皇宫还要阔气。西沟是块乐土,但寂寞得实在太久了,柳津河开始有了笑声。秋阳下,男人的脊背光裸油亮,俨如浸在水中赭红色的岩石。他们在柳树丛旁开荒,伴着流水声说话。

皇家围场,弥望千里,人烟寥寥,无人经管。荒地随便圈占,谁开垦就是谁的。只要在东南西北插上几根木棍儿,或者剥开树皮画个记号就成,用不着求官办吏,谁来得早谁就是主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