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外 第一章(7)

关外 作者:年志勇


赵前注意到,岳母的眼里蒙上了一层雾气。

几天后,小夫妻回娘家住下,西沟的几垧地租给了山东老乡李三子。老金夫妇高兴之余,还是为儿子牵肠挂肚,心里嘀咕:要是一去不归如何是好?

有个棘手的问题,金家无从回避,那就是订下的儿媳妇怎么办?如何向女方家解释?思虑数日,老金硬着头皮登门。会亲家不能空手,礼物是上好的鹿茸一对。女方家姓吕,家住“大疙瘩”。大疙瘩在老虎窝的西边三十五里处,柳津河由此汇入东辽河。老金屁股挨着吕家的炕沿,有些不知所措,兜着圈子去解释,越说嘴越笨,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似的直扑腾,生怕对方提出退婚。吕家还算通情达理,对金首志信心尚存,说还是再等等吧。吕家看穿了老金的苦恼,反过来安慰他,说咱这疙瘩只有剩男没有剩女。吕家的话不假,眼见得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男女比例失调,光棍汉遍地都是,家中有女不愁嫁。女方甚至还说,好饭不怕晚,你慌个啥?

老金吃了定心丸,回来和老伴一说,都觉得安稳了许多。

老金认为女婿吃苦耐劳,是挺门过日子的好手。翁婿俩精心侍弄岔路口和北沟的耕地,翠儿和母亲在家摊煎饼,招待南来北往的客人。越来越多的人拥入围场,人们常在岔路口歇脚,金家煎饼铺颇占地利,生意日见兴隆。小两口每天起早做豆腐,赵前抱杆推磨,媳妇将一桶桶的生豆浆倒进锅里煮开。豆浆煮开后要“过包”,用粗布将豆汁儿过滤到大缸里,用卤水点成豆腐脑儿,等候片刻,再一瓢瓢地把豆腐脑儿摊在板框里,盖上包布,加上木板,再搬块青石压在上头。清香透黄的浆水刷刷流淌,像流淌无限的温情。小夫妻边干活边嬉闹,翠儿娇嗔地笑个不停,胸前的奶子跌宕起伏。老金见了,哼的一声背手走开。

翠儿的肚子一天天膨胀,人也变得沉稳了。老金女人心生不安,悄悄和老金嘀咕:“闺女咋能在娘家养孩子?还不得叫人笑话死了?”

老金不屑:“嘁,咱这荒郊野岭的地方,哪来那么多说道!”

翠儿临产症候来得突然,坐在炕头上做针线活儿,说见红就见红了,肚子疼得直叫。老金女人冲着慌了神的老金吼了声:“还不去请老娘婆!”

老金慌忙不迭地骑着毛驴出了门。老金女人一手搀着翠儿,一手掀开了炕席,叫女婿抱来了新谷草。当翠儿露出雪白的肚皮时,老金女人猛地想起了什么,回头冲女婿吼:“看啥看?快出去烧锅开水!”

赵前迈出屋门时回了下头,看见媳妇痛苦又不舍的目光。

接生婆是佟木匠的媳妇,这女人显然见多识广,一进院就嚷嚷:“急啥急?待会儿才落草呢。”

赵前的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啼哭响起,听得岳母说:“丫头,丫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