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外 第八章(4)

关外 作者:年志勇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让荆子端动情的还是意境旷达的诗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面跟着书声朗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荆子端的诸弟子中,年龄最小的是赵成华和赵庆丰,当初仅仅为了好吃的饽饽,赵成运就改变了主意,同意大儿子来学堂混几天。年龄最大的则是王宝林,和赵成华他们相比,他的个子高出一大截。荆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格外关照王宝林,时常加些功课。终于有一天,荆先生去西沟找王德发。王德发吧嗒吧嗒地吸足了一袋烟,问:“荆先生,在你那里不是挺好吗,非得去县城?”

荆子端说:“不一样啊,老虎窝的学堂只是初小啊。”

王德发疑虑未消:“俺家二虎真是块料?”

荆子端点头,说:“你得送宝林去县里念书,跳级,不然就太晚了。”

王德发说:“俺寻思,大猫、二虎都是种地的命。”

荆子端一脸肃然:“我觉得宝林这孩子很特别,为人宽厚,天资聪慧,可别耽误了他。”

王德发这才下了决心:“好吧,就依了先生,送他去县城。”

秋天弥漫着腥涩的气息,慷慨的大地母亲正在分娩。庄稼人起早贪晚地收割庄稼,不再有闲人耍钱嬉戏,连学堂也放假了。漫山遍野的庄稼倒在挥舞的镰刀之下,农人将苞米棒和高粱穗装上马车,将谷子糜子大豆打成捆运回场院。苞米则直接在地里掰棒,晾晒后放进苞米楼子里,等天冷了再脱粒。晴朗的秋阳下,场院上闪耀鲜艳的色泽,牲口拉着石磙子压圈,将高粱穗、谷子穗和大豆角荚的粮食压落地上,若是没有牲口就得用连枷来打。果实脱粒以后,用长长的木叉颠落,谷草留起来喂牲口,剩下的秸秆当做烧柴。打场的最后环节是扬场,汉子们手持木锨一锨一锨地向天空抛扬,风将灰尘、壳子、瘪谷吹走,粮食落地成堆。

赵金氏又怀孕了,照样忙里忙外,抓紧添补家人越冬御寒的衣裤。于房事上面,赵前夫妇历来相得益彰,和谐且无“满足”之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性事如同喝水吃饭,不过是一种日常需求,需要相互配合而已。性的神秘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平和从容的做工,不断地重复操作,了无新意,又缺少不得。赵金夫妇努力收租攒钱,也在不余遗力地生育。

头一场大雪来了,先是冰冷的雨丝抽打,随后是雨加雪,一夜之间黄绿参半的树木彻底地失去了绿意和光泽。突如其来的坏天气,并没有影响王赵两家的订婚宴。赵前亲热地说:“老嫂子啊,你可是俺的恩人哩。”

王大嫂听了激动:“一家人别说两家话,咱是亲家哩。”

王德发不大说话,坐在一旁憨笑。

王家的宴席摆了三桌,火辣辣的烧酒,满屋子的烟气腾腾。奇怪的是大家都很少提及婚事,热烈的话题都与煤炭有关。终归是订婚的仪式,彩礼和婚期最终一一敲定,众人打着酒嗝鼓噪:

“亲戚做成了,还有啥挑的?!”

王德发宣布:“明年开春就办,老少爷们来捧场啊。”

赵前敬老牟一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全赖月老之功。”

高潮一幕是由老牟执笔写了庚帖,帖上写明婚期、时辰、命属和忌讳等内容,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其一留存。王德发事先准备了五匹布料,金银首饰两件,外带现洋三十块,由媒妁之人老牟过手交给了赵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